徐非不知道曹建还有这么多内心活动,知道了又能如何,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利弊。
自己给曹建的建议,绝对是他现阶段最好的选择之一,至于他有什么小九九,自己并不在意,谁还没点秘密了。
徐非不也没有把自己全部的用意告诉曹建嘛,之所以想着把曹建拉进来,除了和曹建说过的理由,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代理商的制衡。
徐非自认自己的掌控欲是有些强的,不喜欢事情完全脱离自己的把控,做业务如此,渠道的构建也是如此。
之前曹建当经理的时候,河西只有一家鸿志医疗,每年的业绩完成只能寄希望于鸿志的表现,只要鸿志有点闪失,河西就很难完成指标,去年年底要不是徐非最后做了河东的项目,河西去年也完成不了指标。
所以从一开始徐非就不想把希望寄托在鸿志医疗的身上,执意要引进李昆和赵山河,本来想着是服务好自己的区域,没想到过了个年,自己居然上位了,渠道细化的工作居然就做在了前边,也算歪打正着。
但当时为了安抚王鸿志,徐非建议把其他区域都签给鸿志医疗,现在鸿志医疗的区域还是最大的,也算是个隐患,真是一饮一啄,皆有来因。
当得知曹建的打算后,徐非就想着让曹建入局,一方面确实是不想浪费曹建这么多年的积累,给曹建做,总比给不熟的人好。
另一方面可以用曹建来制衡王鸿志,他俩合作多年,彼此知根知底,以前王鸿志能拿捏曹建是因为曹建还在D.E,现在曹建都离开D.E了,王鸿志拿捏厂家的那些手段就用不上了,反过来曹建可是知道王鸿志很多的事情,攻守异位了。
他们俩互相牵制,自己作为厂家,可操作的空间就大很多了,现在曹建还弱小,就扶植曹建,分王鸿志的区域,等到两人势均力敌,自己作为上游企业的话语权才重要。
王鸿志之前几年都是河西的独家代理,难免有点骄横,觉得厂家的人是靠他们活着,自己就得让他知道现在形势变了,要想合作就要转变态度,要是还想和以前一样吆五喝六,自己就可以把他踢出局,曹建就是备胎,天下的生意天下人做,没有谁离不开谁。
徐非边走边想着事情,不一会就到了公司楼下,看见一个“我爱我家”的招牌,什么时候这多了家房产中介,徐非看了一眼准备往公司走,走了几步又停下了。
“欢迎光临,先生是租房还是买房”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到有人进店,赶忙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