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面试(第1页)

徐非深吸了一口气,洗了把脸,全力压制着激动,兴奋的情绪。边擦手,边看着镜子里自己年轻时的样子。

没错,他确确实实是重生了,老天又给了他一次重启的机会,这次不能再像上一世一样浑浑噩噩的混日子,最后被扫地出门,这一回他要把握机会,一步一步,一步一步走到最高处,实现自己的价值,事业和爱情两手都要抓,两手都有硬。

徐非回到了办公室坐下来,趁着前面一位还在面试的时候,整理下自己的思路。这次面试的公司是一家排名全球前20名的欧洲医疗器械公司,叫D.E(避免大家对号入座,杜撰了名字)。

这是一家专业做肾科相关设备和耗材的公司,在相关领域全球前三名,亚太区的总部在魔都,在各主要省份均有办事处,徐非这次面试的就是河西办事处的销售代表。

其实外企很少招聘应届毕业生,即使招聘也是以管培生和实习生为主,在试用期间如果表现良好才会有转正的机会。

像这次直接招聘正式员工,是比较少见的,外企的岗位是非常紧张的,每个岗位的增加都需要总部的审批,每增加一个岗位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一年差不多50万左右(薪水,奖金,各种福利,差旅,培训等)。


所以外企要求招聘的人员最好是能有相关经验,自带资源,来了就可以直接上手工作,创造价值。

而应届毕业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培养,最后能不能出来也很难说,时间和用人成本上都不划算。

他们招聘基本上也是以内推或者猎头推荐为主,大规模招聘应届生的机会是比较少的。

D.E这次之所以招聘应届生,是因为新任的大中华区总监谢斌,在上任之初推出了名为“星火燎原”的计划。

由于应届生的成本比较低,相当于一张白纸,对于即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工作岗位),具有更高的激情,也更愿意服从公司的分配,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应届生的可塑性较强,有利于企业培养成为特定方向的人才。

徐非之所以知道的这么清楚,也是后来认识了该公司的一名主管,在一次饭局上知道他毕业初有应聘过D.E的经历,给他讲了当时公司的情况,说他其实也不用遗憾,当时河西办事处说是有两个名额,其中一个已经定下来了,是河西区域经理的外甥,真正招聘的也就一个名额。

但因为这次的招聘计划是大老板定下来的,后续对这些新人还是给了很多资源进行培养,也确实有人后来升到了公司高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