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挖出硕鼠(第1页)

池远广微笑点头:

“先见见能接触原始票据信息和母券的各位同仁,例行谈话,绝不惊扰。”

谈话室设在二楼小会议室,窗外正对嘉陵江,白雾缭绕。

一张椭圆长桌,铺着雪白台布,摆了几把藤椅。

周宗濂按名单叫人,一次只进来一人,门外两名警卫持枪而立。

第一位是发行处技正沈家桢,三十六岁,浙江嘉善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印刷工程硕士,精研凹版。

他负责五元券的母版初刻。

朱青云好奇的看着他右手虎口,那有一排细密针孔,沈家桢笑了笑,解释说:“凹版雕刻须用三角刀,手滑常被刀齿扎破。”

照例由朱青云问话,问了几句,朱青云突然用英语和他聊了起来。

沈家桢惊讶的说:“朱先生行伍出身,英文说的这么流利实属难得。”

当然,他也是用英文回答的。

朱青云前世是大学副教授,英文本就不错。两人聊了一会,朱青云又用中文说:

“我没有问题了,沈先生请回吧。”

第二位进来的是国库处襄理赵硕,四十二岁,江苏武进人,曾经在日本留学,战前任中央银行南京分行出纳股长。

这人,是朱青云拿到资料后,即列为头号嫌疑人。

问话很平常,围绕着赵硕主管的‘回笼券’,按照流程逐一让他解答。

赵硕表情丰富,侃侃而谈,从市面收回的破损旧券,每日由银行、邮局、税局汇总,经他清点、登记、销毁的过程都说了一遍。

最后,赵硕抿了抿嘴,说:“回笼券每隔一段时间就在在地下室碎纸炉销毁,炉温摄氏八百度,不可能流出。”

朱青云又问:“销毁前是否有人能取出完整券?”

赵硕笑道:“绝无可能,程序严谨,多人把关,从未出现过差错。”说完,往椅背靠去。

看他的这个动作,朱青云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微笑。

剩下四人,分别是警卫连长胡立勇、稽核科科长林岫 、印刷厂厂长杜大勇以及机要室主任冯小曼。

这四人,朱青云问的快了一些,每人半小时不到就结束了。

即便如此,一圈谈话下来,已近午时。

周宗濂请他们到三楼小餐厅用饭,四菜一汤,红烧肉、八宝鸭、豆瓣大鱼、清炒藤菜、榨菜肉丝汤,另有一壶泸州大曲。

池远广微笑:“战时简朴,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