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数亩大小的农家庭院,静静坐落于山林之间。
院中数间茅屋,虽显陈旧,却透着一股质朴之意。
院中植有古松翠柏,几排翠竹掩映,颇显清幽。
屋前屋后皆是开垦整齐的田地,种满成片谷物。
远处溪流自山间淌下,绕田而行……
真可谓:“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此时屋中无人,文天却在田间忙碌。
田地中站满前来学习的族人,皆衣不蔽体,披兽皮、裹树叶。
文天正站在田间,亲自教授他们耕作之法。
因族人尚无文字,要传此技艺,唯有亲授,言传身教,一招一式都不能省。
族人虽不懂书写,但历经劫难之后,淳厚朴实。
个个专注认真,唯恐遗漏点滴知识。
皆知,此技非为己学,而是肩负部落兴衰之责。
一旦学成,便需返乡将所学技艺,一一教授族中众人。
从事农业,包括开垦荒地、翻整田地、挑选种子、培育幼苗、播种、管理生长、收割以及储存等全过程。
完成这样一套流程,至少需要半年光景,而粮食作物又分春种与秋种两个季节。
因此,想要掌握文天所传授的农耕技艺,至少要花费一年时间。
随着前来求学者日益增多,崆峒山的半山腰也汇聚了大量人族。
不断有远方的人族慕名而来学习,也有本地人出于好奇前来围观。
不论他们各自出于什么动机,文天都未曾驱赶他们。
除了教导耕种之法,文天还教授他们如何加工和食用粮食。
于是,这个时候,打谷场、石碾、石磨等器具便被文天一一制作出来。
接着,土灶、土窑、锅碗瓢盆、刀砧板筷子、铲子勺子漏勺、油盐酱醋……
凡此种种能想到的生活用具,也都由文天发明并传授。
幸好文天前世出身农村,自小耳闻目见,对这些器具的用途十分熟悉。
若换成没有接触过这些的人,让他去制造抽油烟机、煤气罐、燃气灶之类的东西,恐怕只能无从下手。
好在当初通天教主讲道时,传授了盘古大神留下的炼丹、炼器之法。
听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
虽说文天对于炼丹炼器的理解仅属入门阶段,但在眼下的人族之中,已经足够应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