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0章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第1页)

正因为有前世惨痛的教训,文天便有意无意地向自己教导的几个弟子灌输这种思想。

这些理念或许不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先天神圣所重视,却在后天人族中极为实用。

……

转眼又是三年过去,从烈山回到人族算起,已整整五年。

五年来,姜姓部族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兴旺。

如今的姜水部族,真可谓:“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境内土地平坦,屋舍整齐,良田、池塘、桑林、竹园一应俱全,田间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有诗为证:

“茅屋槿篱临溪边,鸡犬自南又自北。荪叶长,水燕飞,门外春波绿意浓。织声急促响屋间,轧轧机声穿窗来。”

这一切,也必须归功于文天与伏羲。

正是因为文天传授了先天五谷与后天六畜之法,又有伏羲推广捕鱼与山林采集之术。

如今,只要人族百姓勤于劳作,便能衣食无忧。

据《礼记》所载,男子年满二十称为“弱”,需在家族长辈的主持下行“加冠礼”,自此称为“冠”。从“弱”至“冠”不只是添了一个称呼(即表字),更意味着男子身份正式迈入成年。

因此如今的烈山,只要稍显身手,便能为姜姓部落带来无尽福祉。

随着烈山在人族中声名鹊起,不少依附姜姓部落的小族纷纷前来投靠。

接纳外族虽会消耗不少部落的存粮,但烈山胸怀宽广,毫不计较。

众人前来投奔,不就是为了求得更好的生活么?

他自然不愿将人族同胞拒之门外。

于是,烈山效仿昔日风衮部落的做法,广纳四方来客。

部落人口迅速增长,姜姓一族也因此愈发强盛。

由于族中已不单是姜姓之人,烈山将部落之名更改为“烈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烈山部落逐渐成为姜水流域最庞大的人族聚落。

这一天,烈山带着少典与雒妃来到文天、多宝二人修行之所。

所谓登门必有因,烈山此次前来,显然是因部落中遇上了难题。

幸运的是,文天与多宝这些时日并未闭关修行。

多宝道人因已踏入准圣之境,眼下最缺的是斩尸所需的功德。

若不另辟蹊径,选择参悟法则之道(混元金仙之路),仅凭静修已难有寸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