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壮乡的狼兵(第1页)

台儿庄,就像一个巨大的、即将被点燃的火药桶。

王震南团长的雷厉风行,让陈墨的“立体迷宫”战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台儿庄北城,迅速地推行开来。

“轰隆!”

“哐当!”

砸墙声、挖掘声、号子声,响成了一片。

士兵们用最原始的工具——铁锤、镐头、甚至就是手里的步枪枪托,疯狂地改造着这座古老的城镇。

一堵堵原本隔绝邻里的墙壁被推倒,形成了一条条可以在房屋内部自由穿梭的秘密通道。

一扇扇临街的门窗被沙袋和砖石堵死,只留下一个个黑洞洞的、充满了杀气的射击孔。

整个北城,仿佛在一夜之间,从一个开放的生活区,变成了一座充满了獠牙和陷阱的、随时准备择人而噬的巨大堡垒。

陈墨被王震南奉为上宾,但他没有待在相对安全的指挥部里。

他带着周大山和瘦猴,穿梭在尘土飞扬的阵地上,亲自指导士兵们如何布置交叉火力,如何利用视线死角,如何制作最简单的诡雷。

他的很多理论,对于这些“半路出家”的士兵们都听不懂。

什么“火力覆盖”,什么“射击扇面”。

但陈墨有他自己的办法。

“你看,”他指着一条街道的两个对角,对两个机枪组的士兵说,“你这个机枪口,对准的是那棵歪脖子树。你那个,对准的是那个酱油铺的牌匾。你们两个,谁都不要乱打。等鬼子走到街道中间那个井盖的位置,你们再一起开火。到时候,他们往前跑也不是,往后退也不是,只能挤在中间,给咱们当活靶子!”

他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比喻,将复杂的战术,灌输给这些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士兵。

效果是显著的。

士兵们看着陈墨的眼神,从最初的敬畏,慢慢变成了信服和依赖。

他们发现,这位“陈先生”讲的东西,虽然听不懂,但照着做,心里就莫名的踏实。

而周大山和瘦猴,则成了陈墨最忠实的“翻译”和“助教”。

他们用自己那套士兵能听懂的“黑话”,将陈墨的意图,传达给每一个人。

“听先生的,没错!先生让咱们把枪眼开在这儿,就肯定能让鬼子多流二两血!”

队伍里,唯一的女性——林晚,则像个小尾巴一样,寸步不离地跟着陈墨。

她不说话,只是默默地看着,学习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