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零二五年,九月七日。
距离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三”大阅兵,已经过去了四天。
但它所掀起的那股混合着震撼、敬畏和深度思考巨大的全球性舆论风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天幕依旧在忠实地直播着。
屏幕上是陈墨和沈清芷,坐在汉口江边,那家露天咖啡馆里沉默对视平静的画面。
那份历经血火之后残存的宁静与现实世界那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形成了一种奇妙而又令人唏嘘的对位。
“我从未想过,一场阅兵可以是这个样子的。”
一个网名为“历史观察家”的美国知名军事博主,在他的油管个人频道上,发布了一段,长达一个小时的阅兵回顾视频。
视频的标题很简单,却又充满了力量:
《龙之怒吼:一场重新定义“胜利”的典礼》
视频的播放量,在短短四天内就突破了三亿。
“传统的阅兵是肌肉的展示,是钢铁的示威。”
博主的声音,充满了难以掩饰的震撼和赞叹。
“传统的阅兵仪式是在说,‘看,我有多强大’。”
“但是华夏的这场阅兵,却是所表达另一件事。”
“它在说,‘看我们曾多么弱小’。”
“‘看我们为了今天的强大,付出了何等惨痛的代价’。”
视频的画面开始,在天安门那宏大的阅兵场和天幕中,台儿庄、万家岭那血腥的战场之间,进行着快速的交叉剪辑。
一边是如同钢铁长城般,缓缓驶过长安街最新型的99A主战坦克。
它们的炮塔昂扬向上,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另一边是王震南和他的大刀队员们,身捆手榴弹用血肉之躯,冲向日军群。
而一边是呼啸着,划破首都蔚蓝天空的歼-20隐形战斗机编队。
它们拉出绚丽的彩烟,如同来自未来的神兵。
另一边是陈墨和幸存的士兵们,在日军九三式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下,蜷缩在弹坑里瑟瑟发抖,无助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
一边是“东风-5C”能实现打击全球覆盖的液体洲际导弹,如同定海神针般缓缓驶过的庞大的车体。
另一边是无数连一支合格步枪都没有的华夏士兵,用刺刀、大刀、甚至是石头和牙齿,进行着最原始、最绝望的肉搏。
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让每一个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