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火种(第1页)

那艘逆流而上的小火轮,最终并没有能驶出太远。

在长江下游一个名叫“荻港”的荒僻小镇附近,它被日军海军第三舰队的巡逻炮艇,彻底堵死了去路。

陈墨和他的“特别行动科”,在付出了船上所有重武器和一半物资的代价后,趁着夜色利用小舢板,才勉强地从一片芦苇荡的浅滩处,登陆上岸侥幸逃脱。

他们再次变成了一群,一无所有的流亡者。

唯一的区别是,这一次他们的脚下是敌人心脏地带的沦陷区。

时间已经进入了,一九三八年的深秋。

江淮平原上,最后一丝夏日的余温,早已被瑟瑟的秋风,吹得无影无踪。

田野里收割后剩下的麦茬,光秃秃地指向天空像一片片密密麻麻的墓碑。

队伍在萧瑟的秋风中沉默地向北行进。

他们一行还剩下二十七个人。

陈墨,林晚,独臂的韦珍,韦小曼,戴着厚厚眼镜的化学天才李四光,沉默寡言的医学怪人侯德榜,还有那个仿佛无所不知的地头蛇王二麻子……

他们是这支小小的“火种”部队的全部家当。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却又无比遥远——太行山。


那是周先生在临别时,为他们指明的方向之一。

但从长江之畔的皖南,到层峦叠嶂的太行。

这之间隔着近千里的沦陷区。

隔着无数条日军重兵把守的铁路、公路和封锁线。

也隔着一个已经彻底失去了秩序,充满了汉奸、土匪和溃兵的混乱的人间。

旅途的艰难,从第一天就开始了。

他们最大的敌人,不再是日军的飞机大炮。

而是饥饿。

他们从船上带下来的口粮,在突围时,就已损失大半。

剩下的根本不足以支撑二十七个成年人,进行长途跋涉。

他们只能像一群最高明的猎食者一样,从这片同样被战争反复蹂躏过的土地上,榨取着,任何一点可以果腹的东西。

陈墨再次变成了那个,在黄泛区带领众人求生的“神农”。

他教队员们如何在田鼠的洞里,挖出它们储藏过冬的粮食。

如何从河边的淤泥里翻出还能食用的莲藕和菱角。

如何辨别那些看起来毫不起眼,却能补充维生素的野菜和野果。

李四光则用他那天才的化学头脑,解决了一个更致命的问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