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云涌动(第1页)

一九三九年,春。重庆,山城。

长江和嘉陵江的雾气,如同永不散去的愁云,终年笼罩着这座依山而建的战时首都。

吊脚楼、石板路和风格杂乱的西式建筑,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在战争阴影下,那副光怪陆离而又坚韧不拔的面孔。

在曾家岩,一栋不起眼被高高的院墙圈起来的青砖小楼里,气氛比外面的天气,还要凝重。

这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的临时办公点。

也是整个华夏战区,除去延安之外,另一个最高的大脑。

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深受委员长信任,是一个面容有些清瘦的中年将军。

他正将一份刚刚从华北第五战区,用最高级别加密电报传来的战报,轻轻地,放在了委员长的办公桌上。

“委座,”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太行山,八路军急电。”

端坐在黄花梨木办公桌后的委员长,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他正在批阅一份,关于“新生活运动”在后方推行情况的报告。

他抬起头,眼睛中闪过了一丝极其复杂难以言说的情绪。

对于盘踞在华北的这支“友军”,他的心情,始终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承认并且也需要这支军队,在敌后,去牵制和消耗日军的大量兵力。

从而在战略上,为正面战场分担巨大的压力。

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无法完全掌控这支军队,那如同野火般在华北乡村迅速蔓延的“赤色思想”,充满了深深的忌惮和警惕。

他拿起电报,仔细地看了起来。

电报的内容,很简短,也很谦逊。

“我129师,为配合正面战场,粉碎日寇阴谋,于近日在冀南香城固地区,设伏……”

电报详细地汇报了,香城固伏击战的辉煌战果。

也汇报了,此刻正在太行山根据地,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电报的最后,以一种恳请口吻,希望友方能在弹药和药品上,予以“适当的补充和支持”。

“哼。”

委员长看完电报,从鼻子里发出了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

他将电报,扔在了桌子上。

“这个独眼将军,倒是会做人。”他说。

“打了个胜仗,不忘先跟我们来报喜。报完喜就伸手要东西了。”

“委座的意思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