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八年,三月底。
华夏的大地,像一块被投入熔炉的生铁,正在被战火反复地煅烧、捶打,每一寸土地都在呻吟,每一条江河都在泣血。
津浦线,这条贯穿南北的钢铁大动脉,此刻已是烽火连天。
在南线,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正指挥着数个精锐师团,沿长江北上,企图攻占津浦路南段要点,与北线友军会师徐州。
而北线,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则驱使着他的钢铁洪流,一路南下,势如破竹。
第五战区数十万华夏将士,被部署在这条漫长的战线上,以血肉之躯,构筑着一道道脆弱却又坚韧的防线。
台儿庄,这座位于津浦线中段、京杭大运河畔的古老商城,就成了整个徐州会战棋盘上,那最关键的“天元”之位。
它是北线日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第五战区突出部的支撑点。
一旦台儿庄失守,日军两大兵团即可畅通无阻地会师,完成对徐州数十万华夏主力的合围。
届时,整个徐州会战将以一场灾难性的溃败而告终。
所以,台儿庄,必须守住。
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
……
陈墨蜷缩在地窖阴冷的角落里,脑海中,那幅只存在于他记忆中的历史地图,正无比清晰地展开。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刻的局势。
他知道,此刻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正像一头疯牛,一头撞在了台儿庄这块铁板上。
他也知道,在台儿庄的外围,汤恩伯的第二十军团,这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主力,正在缓缓地,向着日军的侧翼迂回、集结。
他甚至能大致推算出这场绞肉机之战的时间表。
“今天是……3月28号。”
他在心里默算着。
“历史上,台儿庄的巷战,将持续到4月初。最惨烈的拉锯,就在这几天。只要我们能在这里,再死死地顶住至少一个星期……汤恩伯的部队,就能完成对外围日军的包抄。到那时,攻守之势,才会彻底逆转。”
一个星期。
七天。
一百六十八个小时。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来说,这只是弹指一挥间。
但对于此刻身处台儿庄的每一个士兵来说,这七天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意味着生与死的考验。
这个认知,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轻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