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叔鸿也点了点头,脸上带着期待:“侯尚书,不好说。
不过咱们仔细看,总能发现人才的。
刚才李公公说,陛下要‘整顿冗官’,咱们选出的人才,就是替换那些冗官的关键,可不能马虎。”
吴焕走在另一边,正和工部尚书王承业说着话:“王大人,你们工部选人才,可得看清楚了,那些只会说空话、不会画图纸的,可不能选。
咱们大宋要修水利、建城池,需要的是能动手、能解决问题的人。”
王承业笑着点头:“吴大人放心,我工部的人都懂行。
那些图纸画得乱七八糟、策论说得不着边际的,绝对过不了我们的关。
陛下信任我们,我们就得拿出真本事来!”
庭院里的脚步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带着几分急切,却又满是郑重。
贡院的铜铃还在轻轻晃荡,晨露从瓦檐上滴落,砸在地面的青石板上,发出“滴答”的声响,像是在为这场特殊的阅卷仪式伴奏。
李纲走在人群中间,听着官员们的讨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抬头望向皇城的方向,心里默默想着:陛下,您这一步棋走得太妙了。
既选了人才,又考验了官员,还为整顿冗官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就看我们这些人的了,定不会辜负您的信任。
蔡京也感受到了周围官员们的热情,他侧头看向李纲,低声说道:“伯纪兄,你看这情形,咱们这次阅卷,定能选出不少好人才。陛下的计划,第一步算是成了。”
李纲缓缓点头,目光坚定:“是啊,第一步成了。接下来,就是看这些官员能不能经得起考验,能不能为朝廷选出真正能用的人。整顿冗官、庸官的序幕,从今天起,就拉开了。”
两人相视一笑,脚步也加快了几分。阅卷房的门就在前方不远处,里面已经摆好了案几、笔墨和堆叠的试卷。阳光透过窗棂,洒在试卷上,为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那光晕里,仿佛藏着大宋的未来,藏着陛下的期许,也藏着这些官员们沉甸甸的责任。
侯蒙率先走进了户部的阅卷房,他走到案前,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试卷,指尖轻轻拂过糊名的封条,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色。他转过身,对着身后的户部官员们说道:“各位,开始吧。咱们得仔细看,不能放过一个有真本事的人,也不能让一个滥竽充数的人蒙混过关!”
“是!”户部的官员们齐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