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也坐不住了。
《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突破》的报道。
文章承认光明峰项目在技术应用方面确实领先。
但同时质疑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
“如此巨额的投资,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
“这更像是一场政府主导的形象工程。”
BBC则从另一个角度质疑。
“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意味着更严密的监控和管理。”
“公民的隐私权如何保障?”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对于这些质疑,国内网友毫不客气地回击。
“外国人就是酸葡萄心理,自己做不到就说别人有问题。”
“我们用自己的钱建自己的城市,关你们什么事?”
“隐私权?你们美国的棱镜计划监控全世界,好意思说我们?”
风波越闹越大。
央视新闻联播也开始关注这个话题。
在当天的头条新闻中,主持人用稳重的语调播报。
“近日,位于汉东省京州市的光明峰未来数字城项目引起广泛关注。”
“该项目采用大量先进技术,建设速度和质量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这标志着我国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画面切换到光明峰工地的航拍镜头。
夜幕下,整个工地灯火通明。
无人机群在空中有序穿梭,宛如科幻大片。
“专家认为,光明峰项目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成功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新闻播出后,相关话题再次登上热搜。
“连央视都报道了,这下外国人还有什么话说?”
“我们的技术就是牛逼,不服来战!”
“光明峰加油!中国制造加油!”
与此同时。
汉东省委大院,沙瑞金的办公室里。
省委书记正在翻看各种媒体报道。
桌上摊开的报纸和打印的网络文章,厚厚一摞。
“书记,光明峰项目这次真是火遍全国了。”
省委秘书长站在一旁汇报。
“各大媒体都在正面报道,网上的反响也很热烈。”
“中央领导对此也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