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共讨逆臣”的檄文,如同在北疆这片本就暗流涌动的湖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一些早已对安阳的崛起心怀不满或嫉妒的边镇将领,如朔方节度使张贲、云内防御使王珂等,开始蠢蠢欲动,频繁调动兵马,向安阳边境施加压力。安阳周边,一时间风声鹤唳,战云密布。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一道来自镇北王顾长青的密信,以及紧随其后的一位身份特殊的使者,为叶明和安阳带来了破局的契机,也指明了政治上的方向。
镇北王的密信依旧言简意赅,但立场却异常鲜明。信中痛斥三皇子“囚兄逼父,矫诏监国,实乃国贼!”
并明确表示,他已与部分宗室元老、朝中清流取得联络,共同拥戴“仁厚贤明、嫡庶有序”的皇长子——齐王李君泽!
“齐王殿下宽仁爱民,素有声望,乃继承大统之不二人选。然国贼势大,挟持中枢,君泽殿下暂避于晋阳,正需天下忠义之士勤王靖难!贤侄雄踞北疆,兵精粮足,若能高举义旗,与老夫东西呼应,共扶明主,则国贼可诛,社稷可安!此乃不世之功,亦为安阳正名之良机!”
几乎在接到密信的同一时间,一位自称是齐王府詹事、名叫王文昭的文士,历经艰险,秘密抵达了安阳。
在密室中,王文昭向叶明展示了齐王李君泽的亲笔信和随身印信。
这位大皇子在信中言辞恳切,并未以未来君王自居,而是以宗室成员的身份,痛心于朝局崩坏、兄弟阋墙,恳请叶明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念,助他铲除国贼,重振朝纲。
信中承诺,若得成功,必不负叶明与安阳军民之功,并将大力支持安阳开发北疆、巩固海防之策。
叶明仔细审视着印信和笔迹,又与周廷玉、顾慎密议良久。
“齐王李君泽……风评确实比三皇子好得多,宽厚有余,只是不知魄力如何。”周廷玉沉吟道。
顾慎则直接得多:“我爹支持他,那肯定没错!总比三皇子那个混蛋强!老叶,咱们就打着勤王靖难的旗号,名正言顺地干他娘的!”
叶明心中权衡。支持大皇子,无疑是当前最有利的选择。
首先,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勤王靖难”远比“拥兵自重”来得光明正大,可以有效抵消三皇子的舆论攻击,分化北疆其他边镇。
其次,能与镇北王府形成稳固的战略同盟,东西夹击,让三皇子首尾难顾。
最后,齐王给出的承诺也更为务实,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