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徒步的旅行(第1页)

晨雾未散,山道蜿蜒如一条灰白丝带缠绕在归冥谷外的丘陵之间。沈青芜背着行囊,脚步落在碎石小径上,发出轻微却清晰的声响。她没有施展灵力,也没有唤出木杖支撑右腿——那条曾被寒毒侵蚀、几乎废掉的腿,如今虽仍隐隐作痛,却已能承重前行。

十里路,是她给自己定下的规矩。

不多不少,不急不缓。像是一种赎还,也像一场仪式。

她走得很慢,但每一步都踩得踏实。脚底与大地接触的瞬间,仿佛有某种久违的知觉从足心升起,顺着经络爬向心头——那是活着的感觉,不是战斗时的紧绷,也不是执掌书院时的沉重,而是一种近乎稚拙的、单纯的“行走”。

沿途草木渐密。野菊开在石缝间,紫穗摇曳;藤蔓攀附老松,垂下青果如泪滴。她停下,在本子上记下:“九月七日,晴。过青崖岭,见赤尾雀三只,栖于槐枝。右腿微胀,歇两次,共耗辰时二刻。”

字迹清瘦,一如她的人。

这本笔记原本是用来记录封印晶石变化的,如今却成了她的旅记。纸页间夹着几片压干的叶子,一枚虫蜕,甚至还有昨日路过村口时,一个孩子偷偷塞给她的糖纸——红蜡包着薄荷味的甜。

她不知道那孩子是不是认出了她。毕竟,“沈院长”这三个字,在东陆修行界已是传说。但她穿的是粗布衣,头发用麻绳随意束起,脸上还沾了点泥灰,活脱脱像个远行的老仆妇。

可那孩子还是笑着递来糖果,说:“阿姐走路辛苦,吃点甜的吧。”

她怔了片刻,才接过,轻轻道了谢。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林梦冉为何要亲手缝那双布鞋。

不是为了赶路,而是为了走进人间。

午时,她抵达山脚下一个小镇。镇名无考,只一块残碑写着“旧渡”二字。镇中有一条干涸的河床,据说百年前曾通航商船,如今只剩卵石与风声。

她在一家面摊坐下。老板是个独眼老汉,动作迟缓却熟练,掀锅盖时热气扑面,汤面上浮着葱花与一片薄肉。

“一碗素汤面,多加辣。”她说。

老汉瞥她一眼:“你这身子,吃得动辣?”

她笑:“走得动十里,就吃得下辣。”

面端上来,她慢慢吃着,额角沁出汗珠。辣意从舌尖蔓延至喉头,竟让她眼眶微热。这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可这一碗面里,有柴火的焦香,有手工擀面的韧劲,有人间烟火最朴素的温度。

旁边桌几个樵夫低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