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水和李卫国的感情稳固,自然也到了成婚的环节。
这个时代,见家长基本就意味着到结婚的地步了。
何雨柱很满意这个妹夫,如今何大清在保城,虽然是何雨水的父亲,但其实是没有决定权的,毕竟何雨水六岁的时候他就离开了家,至今十几年过去了都没有回来过。
何雨水是何雨柱养大的,所以,所谓的长兄如父,虽然何大清还在,但是这依旧是所谓的长兄如父。
何雨柱同意了这门亲事,那么婚礼就这么定下来了。
婚礼前三天,何雨水终究还是给保定的何大清发了电报。
邮差带回张皱巴巴的汇款单,附言栏里"父贺"两个字写得歪歪扭扭,五十块钱还不及何雨柱置办酒席的零头。
何雨水终究是失望了,何大清终究还是没有回来,她想起哥哥何雨柱结婚时,何大清也是这般,只托信送来了50块钱。
如今兄妹俩默契地再没提起那个名字,就像屋里从来不存在的全家福相框。
婚礼定在国庆节。
95号四合院张灯结彩,连门口的老槐树都系上了红绸带,大红喜字贴满了门窗,院里支起的灶台飘着荤香。
何雨柱天没亮就起来张罗,两个徒弟在后院支起三口大铁锅,蒸腾的热气裹着肉香飘满胡同。
他特意托人弄来半扇猪肉,又买了十条黄河大鲤鱼,街坊们都说这排场比当年轧钢厂主任嫁闺女还阔气。
不得不说,何雨柱这次出手是真阔气,尤其是大灾年刚刚过去,有这样的牌面,何雨水的出嫁绝对算是高嫁。
何雨柱正在给何雨水攒底气,毕竟对象是北大老师,而何雨水只是高中毕业,还是有差距的。
所以不能让人说闲话,不能让亲家低看了。
李卫国的同事从北大骑了三辆自行车来,后座绑着崭新的暖水瓶和搪瓷脸盆。
何雨水穿着红嫁衣坐在闺房里,听见外头有人起哄让新郎官背诗。
"我志愿...不是,我是说..."李卫国紧张得语无伦次,最后竟背起物理公式来。
满院子哄笑声中,何雨柱看见妹妹掀开盖头一角,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见此,何雨柱也明白,妹妹这是嫁对了人。
院子里,收音机在八仙桌上放着评剧,自行车拴在石榴树上系着红绸,这两样大件把前来吃席的邻居们看得直咂嘴,因为他们知道这些都是何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