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苏清如眼红白家日子过得好。
而是白家“起来”得太蹊跷。
别人觉得苏家穷的给儿子娶不起媳妇。
可,苏家藏的好东西多得很,甚至有底蕴送全家儿女上高中。
白家才是真的穷。
二十年前,家里七个儿子,数个女儿,全都是睁眼瞎的文盲。
在农村,儿子给人家当倒插门女婿,一家子都丢人。
白家穷到给前面的儿子说不媳妇,也养不起后面的儿子,才把儿子送给苏家当上门女婿。
白彦昌是白家老七。
也就是白家第七个儿子。
当初白家要把这个儿子和一连串的女儿都卖掉,苏有忠看白家老七,够机灵,够上进。
偷偷摸摸也要去偷听人家上课。
打着两重心思,就想着培养一番。
要是能联系上苏家,培养了白彦昌,也能当个助力。
联系不上苏家,就招了白彦昌当上门女婿。
白彦昌的名字都是苏有忠送他去学校之后,学校老师给起的。
等到苏有忠断了腿后,也看了白彦昌好几年,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也没有联系上苏家,就决定招白彦昌做上门女婿的。
白家当初是打着卖儿子的意思。
拿了两百块钱的彩礼,承诺生下来的孩子姓苏。
穷到这个程度的白家,居然十几年功夫,就彻底发了起来。
白家六个儿子,三个小的都在县里,公社里上班。
孙子辈儿,当兵的当兵,当工人的当工人。
苏清如这么一细想,还真觉得,白家的事儿很值得琢磨。
白彦昌那两百块钱的“卖身钱”,以及后来当兵,和从苏家薅的钱,大不了也就只够给白家三四个儿子结婚。
买一个工作都不够。
而且,就算是能买一个工作。
而且,有一个进了城,有了工作,就等于有了门路。
也有机会安排剩下的人。
可,白家老一辈儿的没啥文化和特殊技能,往城里安排,这绝对是需要大价钱的。
白家哪来的,这么多的钱?
哪来这么硬的关系?
甚至,苏清如这么想着,不光白家人蹊跷,就是白彦昌也“牺牲”得蹊跷。
原身不懂。
可,苏清如知道。
有人牺牲,家里还有六个未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