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深,窗外的法国梧桐落叶纷飞。“清爽理发室”里却暖意融融,烧着煤球炉子,水壶嘴里喷出咝咝的白汽。这是一个平淡无奇的下午,顾客不多,时光仿佛也放缓了脚步。
一位穿着体面、看打扮像是公司职员的中年男客刚刮完脸,正对着镜子满意地端详自己光洁的下巴,并没有立刻离开的意思。他掏出烟盒,递了一支“老刀牌”给刚闲下来的郑小河。
“谢谢张先生,我不抽。”小河笑着摆摆手,继续整理着台面上的工具。
张先生自己点上烟,吸了一口,颇为惬意地靠在椅背上,像是打开了话匣子:“郑师傅,你看今天的《申报》了伐?又是满篇的废话,没点真消息。不过嘛,小道消息倒是比新闻精彩。”
这时,另一位等着理发的顾客,一位看起来像是教书先生的年轻先生,也饶有兴致地接过了话头:“哦?张先生又听到什么新鲜事了?是不是又是哪位电影明星的绯闻?”他语气里带着点知识分子对市井八卦的揶揄,但显然也有兴趣。
张先生嘿嘿一笑,压低了点声音,仿佛要分享什么了不得的秘密:“明星绯闻那都是老黄历了。我听说啊,‘金嗓子’周璇,最近烦心事不少哦。”
“周璇?”年轻先生推了推眼镜,“就是那个唱《何日君再来》的小姑娘?她不是红得发紫吗?有什么烦心事?”
“嗨,人红是非多嘛!”张先生吐了个烟圈,“听说她和那个严华,婚姻亮红灯了!吵得厉害着呢!为啥?还不是为了钞票和合同的事。严华想让她多接戏多唱歌,周璇身子骨好像不大好,想歇歇。再加上小报整天搬弄是非,这夫妻关系能好嘛?”他说得活灵活现,仿佛亲眼所见。
年轻先生摇摇头:“演艺圈的事儿,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不过《何日君再来》这曲子,现在哼起来都得小心点,听说不太合时宜了。”他暗示着这首歌可能被日伪当局视为“靡靡之音”或带有不良影响。
“可不是嘛!”张先生一拍大腿,“所以说他们圈里人也不容易。不过啊,比起阮玲玉,周璇这算好的喽!”
提到阮玲玉,气氛顿时沉默了一下。那位悲剧女星香消玉殒已有数年,但依旧是人们口中时常唏嘘的话题。
“阮玲玉……真是可惜了。”年轻先生叹息一声,“人言可畏啊。死了那么久,前几天我还看报纸上有文章在讨论她最后那部《新女性》,说片子里的控诉,放在今天看,也别有一番滋味呢。”他的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隐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