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第三天清晨。空气清冷,云南路还未完全苏醒,只有零星几个赶早市的脚步声和远处黄包车的铃铛声。郑小河照例开门洒扫,目光习惯性地、近乎本能地扫向门槛外侧那片青石板。
她的动作几不可查地顿住了。
就在昨天被她蹭掉那个白色圆圈的不远处,紧贴着墙根阴湿的缝隙里,被人用几乎与青苔同色的暗绿粉笔,极轻地划了三道短短的横线。
不是圆圈,不是对钩,不是叉号。
是三道平行的、安静的短横。
郑小河的心脏猛地收缩了一下,又迅速被一种奇异的镇定感包裹。她认得出这个标记,那本薄册子的最后一页,用最小的字标注着它的含义——“讯息已悉,安全为上,静待后续”。
来了。组织的回应来了。
她面上波澜不惊,继续挥动扫帚,动作流畅地将那三道几乎看不见的痕迹连同几片落叶一并扫入簸箕。灰尘轻轻扬起,又落下。一切如常。
但她的内心,却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的海啸。讯息已悉——他们收到了她关于“张先生”和伪钞来源的情报,并且相信了。安全为上——这是在肯定她调查价值的同时,给予的最严厉也最关切的指令,意味着对手极其危险,要求她立刻停止一切主动调查,进入蛰伏状态。静待后续——任务并未结束,只是转入地下,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或更明确的指令。
一种交织着巨大宽慰与新的紧绷感的情绪弥漫开来。宽慰在于她不是孤军奋战,她的发现得到了确认,并且被重视。紧绷感在于“安全为上”这四个字背后所蕴含的未言明的巨大风险——组织显然评估认为,“张先生”及其代表的势力,远非她个人所能触碰,甚至组织的其他行动也必须更加谨慎。
打烊后,她进入空间。没有去看情报相关的任何东西,只是站在那片绝对安静的光亮里,让高度紧张的神经慢慢松弛下来。空气中不再有那种急于传递信息的焦灼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任务阶段性完成的虚脱,以及对于“静默”的重新适应。
“静默”意味着她需要将全部的注意力重新拉回到“郑师傅”这个身份上。
易江国那张带着书卷气却又难掩落寞的脸,和他那句“这店面,怕是也撑不了多久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时机似乎悄然降临了。
几天后,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郑小河再次来到了“景德轩”。这次,她目的明确。
店里的情形比上次更显萧条,博古架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