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今昔阁”开门迎客已有几日。正如郑小河所料,并未出现门庭若市的景象。新鲜劲过去后,除了几位关系要好的老主顾太太定期来做护理做美容,偶尔有零星被橱窗和招牌吸引、鼓起勇气进来咨询的陌生客人,大多时候,店里保持着一种刻意的清静。
阿秀起初有些着急,眼看着这么漂亮的店面,开销日日不停,客人却不多。郑小河反倒平静,安抚她:“急什么。我们做的不是走量的生意,要的是细水长流,是口碑。先把每一位上门的客人伺候好了,比什么都强。”
她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对每一位客人,无论是熟识的太太还是陌生的试探者,她都投入十二分的耐心和专业。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几位老主顾的皮肤和发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善,她们带来的口碑,比任何广告都有效。零星上门的陌生客人,在体验过一次后,多半也会成为回头客,只是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郑小河并不焦虑于眼前的客流。店铺能顺利开起来,并且初步站稳脚跟,没有立刻惹来麻烦,这本身已是成功的第一步。她更在意的是另一个等了太久的机会——将空间里那些积攒已久的药品送出去的渠道。
如今,这层掩护终于有了。一家新开的美容沙龙,需要采购各种原料和耗材,接触各类供货商,合情合理。她甚至已经构思好了说辞:无意间结识了一位有特殊海上渠道的药商,能弄到些紧俏的西药。这些药是她用高出市面不少的价格,“囤积”下来以备不时之需的,希望能够交予组织,给需要的同志们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股东风,就是组织的联系。
她每日如常经营店铺,培训阿秀,留意市面动向,晚上回到云南路小店,和顾秀芳、家明一起吃饭,然后无人时再听家明说说听到的消息。生活看似平静地流淌。
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心底那根弦始终绷着,从未放松。她像一名耐心的猎手,等待着早已约定的信号。周瑾,或者组织的其他联络人,何时会出现?以何种方式?
等待让日子变得有些漫长。她甚至开始下意识地留意每一位进店的新面孔,分析他们的言谈举止,猜测他们是否带着某种使命而来。但每一次,都只是普通的客人。
直到这天下午。
一位面生的太太走了进来。穿着考究的灰色呢子大衣,头发烫着时兴的款式,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中产阶级女士的矜持和些许疲惫。阿秀上前接待,她只说是经人介绍,想先做个最基础的清洁和保湿护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