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爱与记忆永恒(第1页)

唐老看到他消息后立马回复:“等我看完。”

夜深人静,书房灯下。

唐老缓缓关掉刚读完的电子稿,他站起身,凝望窗外沉沉的夜色。

“了不得……”

他心中第一个浮现的念头,竟是这三个字。

“这小家伙,当真是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

起初,他指点顾远去江南采风,只是希望他能弥补文字中不接地气的虚浮,让那个云边镇有个扎实的骨架。

他预想到顾远会进步,却万万没想到,这进步是如此脱胎换骨。

他惊讶的,并非是那些精巧的结构或辞藻。

说实话,这些东西在他眼里并不重要。

他震惊的是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磅礴的生命力与深沉的悲悯。

对于王莺莺,顾远塑造出来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婆形象。

而是一个扎根于土地、用尽一生力气活出尊严与温暖的、活生生的人。

她与小卖部,与整个小镇的筋脉相连,那种血肉感绝非靠资料堆砌所能及。

而对于结局的刻画,更令唐老动容。

他原以为会看到浓烈的悲伤,但顾远笔下流淌出的,却是一种寂静而磅礴的力量。

那束光熄灭了,却照亮了刘十三往后所有的路。

这份对悲剧美学的领悟和把控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了许多成熟作家,直抵文学的核心力量。

用缺憾来诠释圆满,用逝去来唤醒珍惜。

想到这里,一阵强烈的欣慰感涌上唐老心头:“孺子可教,璞玉生辉啊!”

他回想起“微光·永恒”决赛上那个写出《项链》的眼神锐利的少年。

再到后来向他请教“文章太虚”的困惑学生,直至今日,能写出如此有温度、有深度作品的作家。

这成长速度,堪称神速。

这份欣慰,不仅仅源于顾远技巧的飞跃。

更源于他看到了顾远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悟性,真诚,以及对普通人的深切关怀。

这比任何写作技巧都重要。

顾远没有辜负他的指点,更没有辜负那片江南水土的滋养,他真正地将生活的养分化为了文学的骨血。

最终,所有的惊讶与欣慰,都化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许和一丝审慎的思考。

“此子前程,不可限量。”

“只是这锋芒已露,后续之路,需得好好引导,方能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