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接近尾声,交换联系方式变得顺理成章。
李总特意和沈明月多说了两句,夸她懂事有灵气,以后想找工作可以联系他。
叶小莹在一旁笑得像朵花儿,仿佛与有荣焉。
一直到结束,叶小莹脸上都泛着红光,显得格外兴奋。
送走几位‘赞助者’,她从自己那只价格不菲的包包里拿出一个个厚厚的信封,脸上堆着笑。
“今天辛苦大家了,李总那边特别客气,说咱们学生出来一趟也不容易,一点小意思,给大家当个交通补贴费。”
她边说边开始熟练地给每个人递去一个信封。
有点厚度,可见数额不少。
至少上千。
其他几个外联部的干事脸上顿时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非常自然地接过去,看都没多看就揣进了口袋,嘴里说着。
“谢谢小莹姐。”
“李总太客气了。”
“下次还有什么事,小莹姐尽管叫上我们,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帮忙。”
反应皆很稀松平常,甚至带着点理所当然。
仿佛是每次类似活动后的常规流程,早已见怪不怪。
要不说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呢?
学生会这个组织更是官僚主义的缩影。
一个外联部的累死累活跑外面拉赞助,最后得的钱全部奉献给组织?
天真了吧朋友。
一层一层拿一点,剩个几千块入账,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所以,当沈明月问起赞助学生会多少的时候,那个女生回: 目前五千。
这是叶小莹扣下大部分后,给学生会入账的经费。
但凡李总真敢只给叶小莹五千,她白眼能翻到天上去。
再补一句: 没钱就滚,装你妈阔呢。
而叶小莹作为外联部部长,‘辛苦费’只会多不会少。
拿出其中一部分分给这些作陪的学生,既堵了他们的嘴,拉了人心,又能显得自己大方讲义气,巩固她这个小圈子的凝聚力。
当有些人发现,一起吃个饭就能得到几千块,比自己辛苦兼职来钱多,来钱快,很快就会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力,主动选择联系叶小莹。
接着,底线一步步被拉低。
赚快钱的感觉,真的让人欲罢不能。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做夜场的人很难上岸,去做普通人朝九晚五,每月固定死工资的工作。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