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内顿时安静下来,只余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
淳于越端坐于讲台之上,展开书本,声音抑扬顿挫:“子曰:有教无类。”
他目光炯炯,环视众学生,“此四字,道尽教化之本。无论出身贵贱,资质贤愚,皆可受教于圣人门下……”
他讲得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从孔夫子收徒不同贵贱,讲到教化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期间,他不时瞥向璇玑,见她听得认真,偶尔还低头在纸上记上一笔。心中更是欣慰,讲得愈发卖力,恨不得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公子高刚开始还装模作样坐得笔直,没过一炷香的工夫就原形毕露。手指头悄悄勾着笔架上的狼毫,一根接一根转着玩。
哎,一到学习的时候感觉做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
阴嫚和旁边坐着的荣禄公主挤眉弄眼,两个小姑娘咬着耳朵:“博士今日吃错药了?说话这般温柔,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两人都对博士今日格外温和的语调感到新奇。
扶苏倒是始终如一地专注,时而点头称是,时而提笔在纸上沙沙记录。
那认真劲儿,跟他爹批奏章时一个样。
将闾可就没这么轻松了,只见他眉头拧成个疙瘩,手指头在书桌上划来划去,嘴里念念有词,显然是在努力跟上博士讲课的节奏。
璇玑托着腮帮子,目光在这些公子公主身上打转。
看着眼前这些身份尊贵的同学各异的神态动作,听着老夫子谆谆教诲,再想到此刻远在咸阳宫另一处处理着天下大事的嬴政,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
她仿佛真正触摸到了这个时代脉搏,成为了这恢弘大秦画卷中的一笔。
淳于越一边讲解,一边继续留意着璇玑的反应。
见她听得认真,心中不由暗喜,继续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说得在理!”
“就说墨家那些工匠,手艺确实了得;农家种地的法子,也值得借鉴。不过嘛……”
他故意顿了顿,“真要治国平天下,还得靠咱们儒家的仁义之道。”
公子高在底下直翻白眼,小声嘟囔:“又来了又来了,变着法儿夸自己学派,还贬低别人!”
阴嫚在案几下踹了他一脚:“少说两句!没看见博士是在给璇玑开小灶吗?”
淳于越完全没察觉底下这些小动作,依旧沉浸在传道授业的热情中,他现在满心都是如何把这位小公主拉进儒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