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弱民愚民(第1页)

这位儒家大师此刻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臣建议在各地酒肆、市集设立读报点,供人阅览。”

他在心中暗喜:此乃宣扬圣人之道的绝佳机会!《论语》《孟子》若能借此传播……

想到这里,淳于越整了整衣冠,郑重其事地补充道:“臣愿亲自挑选儒生,教导读报人诵读之法,务必使圣贤之言,能准确传达至百姓耳中。”

他说着,眼角余光瞥向李斯,生怕这位法家代表出言反对。

谁知李斯竟微微颔首:“淳于博士此言有理,读报人确实需要统一训练,以免误传政令。”

淳于越闻言大喜,长揖到地:“李廷尉高见!此事关乎教化大业,臣定当尽心竭力。”

他已经在心中盘算着要在报纸上开辟一个“圣贤语录”的专栏了。

璇玑骄傲地挺起小胸膛,“而且墨家那边不是研究了新式印刷术嘛,印一千份、一万份,都很快,也不用花太多人力。”

嬴政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看向璇玑的目光闪过惊喜的光芒,他没想到这小丫头能有这般见识,不过也猜到她准是在后世见过类似事物,瞧她那侃侃而谈的模样,分明是亲眼所见。

“妙!实在是妙!”治粟内史拍案叫绝。

然而,还未等嬴政开口,一道冷硬的声音骤然响起。

“臣以为,此举不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御史中丞赵成大步出列,神色肃然。

他是商君之法的忠实拥护者,向来主张“弱民”“愚民”之策。

赵成拱手,环视群臣,目光如刀,声音铿锵,“陛下,商君曾言,‘民弱则国强,民愚则易使’,若使黔首知晓律法、政令,甚至天下大事,岂非令其心思浮动,议论朝政?此乃动摇国本之举!”

他的话音一落,立刻有几名朝臣附和:“是啊,黔首若知法,便会钻律令空子,刁民更易生事!”

“六国遗民本就心怀异志,若再让他们知晓朝廷动向,恐生祸端!”

璇玑站在嬴政身侧,小手不自觉地攥紧了嬴政的衣袖。她的小脸绷得紧紧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服气,这些人怎么就不明白呢?让百姓知道真相才是最好的啊!

就在她准备开口反驳时,李斯先一步出列。

这位廷尉大人今日难得地没有与淳于越针锋相对,反而神色从容地反驳赵成。

“赵中丞此言差矣。”

他捋了捋长须,慢条斯理道:“商君之法,重在弱民,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