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原眼里闪着泪花,这一幕让公子高心里一热。
他突然觉得,这几天熬夜陪工匠们赶工都值了。
暗下决心一定要说服阿父,让他跟着方昭学本事!
这样利国利民的事业,才是他该追求的!
夕阳西下,试验田里新翻的泥土散发着清香。许子已经迫不及待地拉着农家弟子在田边挖起了第一个堆肥坑,嘴里还念念有词:“杂草三成、粪肥五成、污泥两成……对,就这么配!”
公子高悄悄对璇玑说:“看来你又要忙起来了,我猜不出三日,父皇必定召见你问这些农事。”
璇璇玑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嘴角扬起一抹笑意。
若能通过这些方法让大秦的粮食增产,让百姓少挨饿,再忙也是值得的。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早,璇玑刚用完早膳,嬴政身边的侍从就来传话,说陛下在章台宫召见。
进殿后,璇玑就看见嬴政的御案上除了堆积如山的奏折,方昭呈报的关于新农具和农耕新法的奏报赫然摆在最上方。
“来了?”
嬴政放下手中的朱笔,目光柔和地看向她,“说说吧,这曲辕犁、耧车,还有那沤肥、轮作之法,究竟能让我大秦的粮仓多出几成粮食?”
他的问题直接而务实,一如他的风格。
璇玑定了定神,知道这是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关键时刻。
她没有直接回答数字,而是反问道:“陛下,您可知在后世,一亩上好的水田,一年能产出多少粮食吗?”
嬴政挑眉,示意她说下去。
殿内侍立的几位大臣,如李斯、王绾等人,也竖起了耳朵。
“在后世,风调雨顺之年,一亩良田可产稻谷近千斤,甚至更多。”璇玑的声音清晰地在殿中回荡。
千斤?!
怎么可能?!
这是如何做到的?
这可以养多少人口啊?
一位老臣失声惊呼,“璇玑公主,此话当真?如今我大秦良田,一亩能收三石粟米已属丰年!”
“千真万确!”
璇玑肯定地点头,“这并非一蹴而就,是历经千百年来,无数农人、智者不断摸索、改良技术的结果。后世甚至有专门研究如何让田地增产的农业科学家。”
“农业科学家?”
嬴政对这个新词产生了兴趣。
“正是!”
璇玑开始讲述她记忆中的故事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