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安安是科研之路(第1页)

就在闹闹在新兵连混得如鱼得水的时候,他哥安安,正在另一边闷声干着大事儿。

安安被安排给一位姓钱的老教授打下手。

钱教授叫钱志明,是国内顶尖的武器结构专家,当年在苏联留过学,回国后一直扎根在军工科研的第一线,手里经的项目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是真正的国宝级人物,头发花白,脾气跟他的专业一样,又臭又硬。

他一听说是军长的儿子,还是个刚初中毕业的半大孩子,眉头就拧成了个疙瘩。

在他眼里,这就是领导硬塞进来体验生活、镀金的关系户。

他也懒得多费口舌,直接指了指办公室角落里堆积如山的档案盒:“那些是这几年各个项目的技术资料,你把它们按年份、项目类别重新分类整理一遍,编号、录入,做成目录清单。”

这活儿又琐碎又枯燥,就是纯粹的体力活加耐心活,一般小年轻干不了三天就得叫苦连天。

钱志明心想,这小子估计坚持不了一个礼拜,到时候自己打退堂鼓走人,也省得他开口赶人,落个不近人情的名声。

安安看了一眼那堆快堆到天花板的资料,眼睛都亮了。

“好的,钱教授。”

钱志明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转身继续埋头画他的设计图。

换了别的少年,早就不耐烦了,可安安是谁?他骨子里就刻着沉稳和专注。

每天,他就坐在办公桌前,一边按照编号、年份、项目归档,一边像海绵吸水一样,疯狂地阅读。

从基础的材料力学,到复杂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再到一些因为各种原因被终止的早期项目的设计图和失败分析报告……他默默地在脑子里,搭建起了一个庞大而扎实的知识金字塔。

这天下午,研究室里气氛有点凝重。

钱教授带着几个核心研究员,围着一张新式步枪的设计图,争论得面红耳赤。

“不行!这个卡榫结构有问题!模拟数据显示,在高强度连续射击下,它的金属疲劳极限比我们预想的要低百分之三十!”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研究员猛地一拍桌子。

“那怎么办?改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枪机模块都得重新设计,项目进度至少要拖后半年!”另一个研究员愁得直薅头发。

钱教授背着手,死死盯着图纸,一言不发,但紧锁的眉头显示出他内心的焦躁。

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他们快一个星期了。

各种方案都试了,要么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