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外部的骚扰,绿源厂的发展更是进入了快车道。
印着"京郊绿源"字样的卡车,几乎成了燕京饭店、友谊商店这些高级单位门口的常客。
每天上午十点,那辆车准时停在门口,车厢里满载着翠绿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引得路过的人纷纷侧目。
李柔嘉种出来的蔬菜,凭借着远超普通蔬菜的品相和口感,已经彻底成了高品质的代名词。
在一些特殊的圈子里,能在饭桌上摆上几盘绿源的菜,成了招待贵客时一种心照不宣的身份象征。
订单雪片似的飞来,厂里的生产线扩了又扩,工人招了又招,但蔬菜依旧是供不应求。
张敏拿着订货单,追在李柔嘉身后小跑:“厂长,钓鱼台宾馆那边又加订单了,说下个月有重要外宾来访,要咱们的草莓和蓝莓各五十斤!”
"钓鱼台?"李柔嘉挑挑眉,“那可是国宾级别的接待,价格……”
"他们说按咱们开的价,一分不少!"张敏兴奋得脸都红了。
李柔嘉心里暗笑,钓鱼台啊,那可是专门接待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的地方,能用上她的菜,这面子可真不小。
可生意好归好,问题也来了——产能跟不上了!
厂里的生产线扩了又扩,工人招了又招,从最初的二十来个女工,现在已经发展到八十多人的规模,可蔬菜依旧是供不应求。
每天都有新的客户打电话来,求着要货,李柔嘉只能客气地推掉一大半。
"不行,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李柔嘉站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那片已经被大棚占满的空地,眉头轻皱。
她拿着一张地图,在办公室里研究了整整一个下午。
李柔嘉用红笔将绿源厂周边大片的荒地和几块零散的自留地都圈了起来,这些地目前要么闲置,要么就是种些产量不高的杂粮,利用率极低。
如果能把这些地承包下来,绿源厂的种植面积至少能扩大三倍!
到时候,产能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李柔嘉准备以厂子的名义,申请承包这些土地。
她放下红笔,拿起电话,先给区里农业科打了过去。
“喂,是王科长吗?我是绿源厂的李柔嘉……对,我想咨询一下土地承包的相关政策……什么时候方便,我想过去详细聊聊……”
接下来的半个月,她一边处理厂里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