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庆平特意强调了“正规渠道”和“完备手续”,这是投机倒把办查办此类事情时最常用的切入点,很多看似合理的民间交易往往就栽在手续不全上。
刘文宇面对这连珠炮似的、充满陷阱的提问,神色没有丝毫慌乱。他挺直腰板,声音清晰而沉稳,确保周围的人都能够听清楚:
“郑副主任问得好,这事必须说清楚。我提供给供销社的物资,不过就是一些野猪肉和鲜鱼!”
“野猪,是我自己上山打的。鱼,也是我在我们沃土大队附近的河里,自己钓的。至于给派出所和供销社的供应,都有正规的手续、有记录可查。”
他顿了顿,目光坦然地看着郑庆平,甚至带着一丝诚恳:“郑副主任如果不相信的话,欢迎您随时派人去我们沃土大队实地调查。”
“我们大队离四九城也就四十里地,虽然路远了点,但事实不怕调查。您可以问问我们大队的队长,还有乡亲们,我刘文宇打的野猪、捕的鱼,是不是靠自己的本事,是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郑庆平脸上的肌肉不易察觉地抽动了一下,他发现自己有点低估了这个年轻人了。刘文宇的反应太快,太镇定了,完全不像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
这番回答几乎无懈可击,既解释了来源的合法性,又堵住了“手续”方面的漏洞。
而且他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本就不是真的要查办刘文宇,而是想借机敲打、试探,然后寻找机会拉拢。
可现在,敲打和试探的效果没达到,自己反而有点被动了。
他盯着刘文宇看了几秒钟,似乎想从那张年轻却异常沉稳的脸上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或心虚,但他失败了。
刘文宇的目光平静如水,甚至带着一种询问之意,仿佛在问:“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郑庆平心中念头急转,知道再在具体问题上纠缠下去,自己也占不到便宜,反而会让刘文宇反感。
他今天这“下马威”算是彻底失败了。不过,他也并非全无收获,至少确认了刘文宇确实有稳定的肉食来源。
这让他对“拉拢”刘文宇的心思反而更重了几分!
他脸上的厉色渐渐收敛,挤出一个热情的笑容:“呵呵,刘文宇同志,你不要误会。我们也是例行公事,既然有群众反映,总要问清楚嘛。你既然说得这么清楚,态度又这么端正,那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说到这里,郑庆平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不知道小刘同志现在有没有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