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袁崇焕是谁(第1页)

转过天,朱由检先生从床上醒来后,王承恩就来告诉他了两件事:一是他要开始去参加朝议,处理政务了。

二是周玉凤正式入宫。

朱由检一边洗漱一边问:“朝议,那朕要干什么?”

王承恩答道:“回陛下,朝议就是大臣们商讨国事,陛下先听着,然后圣断即可。”

嗯……听着这么像以前的项目研讨会,只是以前自己当汇报人,导师拍板,现在自己是拍板的人。

王承恩又说道:“回毕夏,魏大珰请假出宫了。”

“搞钱去了?”

朱由检心想魏忠贤还挺有效率。

王承恩差点噎死。

他还想着借此告一下魏忠贤的黑状。

同行是冤家,他如今是秉笔太监,魏忠贤也是。但东西厂和锦衣卫都在魏忠贤手上呢,他说话压根没人听。

结果朱由检只在意魏忠贤的钱。

王承恩轻叹一气: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主子那么爱钱呢?

朝议开始,朱由检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官员们分列两边,倒是挺符合前世古装剧里的那些场景。

作为新皇帝的第一次朝会,仪式感还是挺足的。

鸿胪寺官按衙门顺序唱名,被叫到名字的官员一一回应。

两边还有纠仪官盯着,看有没有仪容仪态出问题的官员。

朱由检觉得挺像以前上课点名的,只是隆重很多。

还有点紧张呢。

其实不单单是他紧张,底下的官员也有些不安。

自世宗嘉靖朝开始,老朱家的皇帝就很少搞朝会了。也就是穆宗皇帝、万历皇帝早期那时,有徐阶、高拱、张居正这样的猛男内阁在,皇帝们老实不少。

但等万历皇帝开摆以后,大明朝也有近三十年没有朝会了。

刚刚驾崩的天启皇帝……不说了。

所以对刚刚进入中枢的官员来说,这次的朝会是他们为官十多年来第一次。

就连唱名点卯的鸿胪寺官员都有点不熟悉了。

官员们一边走流程,王承恩也跟朱由检讲解接下来的步骤。

原来这次大朝会已经在事前收好了官员们的奏折,凡是有事启奏的会按顺序说自己上奏的事。

朱由检的要做的是赞同和否定。需要说的基本就三句:“知道了”、“允”、“不允”。

特殊情况说“下部议”,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打回。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