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谣言(第1页)

事实证明,朱由检对自己的定位没错。他只要在群臣面前表了决心,指明了方向,手底下的干事的人都能很快拿出成果了。

陈奇瑜等人立刻上疏写了自己关于减租减息和在辽东垦荒屯田的想法,也列出了许多要注意的问题。

朱由检当然开心,于是再次自己的特色开摆。同时给京城的内阁首辅毕自严去信,让京城百官议一议,弄出一个方略来。

朱由检的想法很简单:众人拾柴火焰高。

对他而言,这个事情目前只是动员和调研阶段,完全不用那么着急。

一方面是他这次减租减息需要的经费可以从各个藩王手里拿钱,还不用直接触碰太多的硬骨头。

另一方面,厘清税制的前提是要培养大量精通数学的人才,这正好是当下大明的短板,也是他这个理工男的强项,完全可以一步步地来。

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且说五月初三,朱由检的御驾返回锦州,得知袁可立病重后,朱由检便亲自守在床边,慰劳这位四朝老臣,其余军务政务,暂时交由卢象升主理。

“陛下还是心急了。”

薛国观坐在房中,盯着眼前的棋盘,摇头道:“应该回了南京再说加税的事,如此昭告天下,这不是等着让人想办法磨刀吗?”

陈奇瑜坐在对面,拿起一颗黑子“啪嗒”落下:“陛下在辽东也是磨刀,如今秉承大胜的东风,光明正大谈厘清税制的事,这才是明君作为。”

薛国观说道:“我如何不知道?只是江南的情况太过复杂,厘清税制一事,恐怕还要找人来做,我看陛下的意思,是要快刀斩乱麻。”

陈奇瑜沉默片刻,问道:“你想说……东厂?”

薛国观点点头:“这件事,不死人是完不了的。能替陛下做这种事的,除了厂卫还有谁呢?”

陈奇瑜揣着手:“廷宾你是怕魏忠贤复出?”

如今执掌东厂和京城司礼监还是魏忠贤,假若朱由检真要让人去江南当刀子,他自然是合适人选之一。

当初福王造反,也是魏忠贤表现格外突出,救下了两宫皇后与皇子,怎么说也能功过相抵,表明忠心了。

谁知薛国观却低声道:“说到魏阉,陈大人还没听到流言吗?”

陈奇瑜一愣:“什么流言?”

薛国观说道:“我前几日收到京中好友的来信,说是如今京中有些风言风语,说是陛下又被魏忠贤和客氏二人所蛊惑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