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电讯处的几位破译专家,在陈适的配合下,对照着那本厚厚的《大地》,开始逐字逐句地,还原那些神秘的电码。
破译工作,需要数量极多的对比,这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作。
《大地》全书足有二十多万字,在这个年代的小说里,已经算是鸿篇巨制了。
日谍选择它作为密码本,其谨慎和狡猾,可见一斑。
陈适看着那如同天文数字般的演算过程,百忙之中只好安慰自己。
“还好这个年代,还没有动辄几百万字的网文,不然,怕是到明年也破译不出来。
在枯燥的破译工作进行的同时,陈适也没有闲着。
他安排明台,去侧面打探一些军方高层的消息。
很快,明台便带回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
“陈哥,我打听到,我们高炮部队的防空策略,是在一名德三军事顾问的建议下制定的。”
“他建议,为了能够最精准的命中飞机,所以将所有高射炮的最大有效射高,都统一设定在了3600米。”
“3600米?”陈适的眉头,猛地拧成了一个疙瘩。
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闪过!
“这个顾问,恐怕……也早就被鬼子渗透了!”
“将高炮射程设置在这里,再让鬼子知道,所以他们的飞机,就会高于这个射程来进行飞行!”
“这个所谓的建议,根本就是釜底抽薪,让整个山城的防空火力网,直接变成了一个只能听响的摆设!”陈适怒道。
怪不得,就算高炮部队,对于飞机的命中率并不高,有运气成分。
但战果少到几乎没有,实在是太不正常了。
不过,这个惊人的发现,目前还缺乏直接证据。
毕竟,现在德三还没有发动更大规模的战争,没有完全跟日寇站在一起结成联盟。
国府还是在一些方面,需要德三的帮助,他的身份还是特殊一些。
眼下最关键的,还是破译赵世恒的电文,拿到他通敌叛国的铁证。
虽然实际上,光凭他床底下藏着的美金、金条,以及那本作为密码本的小说,就足以将他定罪。
只要把他扔进军统的大牢,由不得他嘴硬。
但陈适的心中,却酝酿着一个更大胆、更疯狂的计划!
他要利用赵世恒这条线,钓一条前所未有的大鱼!
……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