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惜那晚听李嫂子说了许多,庆幸她娘给她签的活契。
签了死契的丫头仆妇的命就跟那猫儿狗儿一样贱,民不报官不究,运气背了被主家打死了事。
十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十年间,她要努力学更多的东西,存更多的钱。
小四爷明显感觉到了严惜的努力,夫子上课的时候,她时常忘记帮着他跟小五研墨,拿纸。
小四爷可是要励志科举入仕的,定然不能被个丫头比下去,因而他读起书来也更加的卖力。
暮春时节,桃花盛开之际,大太太的病好了。
经了之前一事,贾氏深以为,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老人家自有老人家的大智慧。
二姑娘的事情,她不再自己拿主意,跑来梧桐院寻老太太商议。
“芙儿比荷儿聪慧,她倒是想得通透,女子顶好的姻缘不就是成为士人妻。就是同一个人刚跟姐姐相看过,又要跟妹妹相看,说出去别人要笑话咱们家姑娘不主贵。”
老太太也同意陆玉芙寻个读书人,若是同一个读书人,她就有些不乐意了。
上杆子不是买卖,那冯秀才怎么就那么好,他陆家的姑娘怎么非就要嫁给他。
怎么不是呢。
贾氏这次倒是跟老太太的想法是一致的。
“芙儿这边媳妇也有给她相看读书人,就是大姑娘为长,就先紧着大姑娘了。若是这丫头也中意嫁个读书人,那媳妇就再帮她相看。”
老太太微微颔首:“读书人金贵,他们不见得愿意娶个商人妻,你也无须要求的太过苛刻,人长得周正,人品好,读书是把好手就行。”
贾氏沉默了一会后缓缓点了点头。
说起这个老太太又埋怨起家里的男子来,“唉,怪她父兄不争气,若是家中人有个功名也好相看些,以前举人就能做官了,现在说什么非进士及第不得美官。累得老二屡屡跑去京城科考,屡屡不第。”
“如今读书人多了,朝廷可不得择优录用。”贾氏觉着圣上用人,应该也是跟他们管家一样,同一行人多了,那定然是选好的用。
是这个道理。
老太太想到了二老爷,她这个儿子从小聪慧,读书比他大哥好,老爷子在的时候一心要让他科举入仕。
谁知他中了举人之后就屡试不中。老爷子去了,耽误了他三年,三年之后他去应试,未中。
三年又三年,老太太在心中默默算了算,明年春又是春闱,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