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乐记得很清楚,当初他率军打下东莱府时,此城人口不过十三万,略显凋敝,而看如今这屋舍连绵、人声鼎沸的架势,城内常住人口恐怕已不下三十万。
更令他满意的是城外景象,通往高丽腹地的官道两旁,如今已自发形成了连绵不绝的村落,时近傍晚,炊烟袅袅升起,鸡犬相闻。
高丽百姓显然不是傻子,他们用脚投票,发现靠近东莱府不仅安全无战乱,而且能靠着都督府推行的新政和繁荣商贸过上吃饱穿暖的好日子,纷纷迁徙至此,沿路定居。
甚至能看到一些村落口,有孩童在用略显生硬的秦语嬉戏打闹,一些中年人坐在屋前三三两两地学着简单的秦语词汇。
他们自发融入,无形中为靖武都督府宣传。
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王长乐微微颔首,文化润物无声渗透,远比刀剑征服更为牢固。
仁和天皇同样透过车窗,看到了东莱府的恢弘气象,看到了官道两旁欣欣向荣的村落,看到了那些高丽百姓脸上满足的神情,听到了他们努力学说秦语的声音...
这一幕幕,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难以言喻的悲哀淹没了他。
他想到了东瀛的百姓,要不了多久,他们是不是也会像这些高丽人一样?为了吃饱饭,为了活下去,会自发地学习秦语,会争先恐后地抛弃东瀛的习俗,会心甘情愿地成为靖武公的子民,甚至会以曾经身为东瀛人为耻?
亡国灭种,蚕食同化。
而这种同化,竟是如此自愿,如此顺理成章...
仁和天皇张了张嘴,想哭,连一滴眼泪都流不出来。
极度的绝望和悲哀,有时候是无声的。
他不过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一个被裹挟着无力挣扎的可怜虫罢了。
王长乐回到靖武都督府。
甫一坐定,留守东莱府的官员便前来汇报政务。
负责民生与财政的东莱府同知手持账册,脸上喜悦,恭敬禀报道:“托公爷洪福,去年我靖武都督府治下四地,推广的新式作物可谓是大获成功!”
他详细汇报道:
“玉米、红薯,长势极好,尤其是红薯,亩产惊人,贫瘠山地也能有收成。改良稻种在精心耕作下,收成也比本地稻种高出三倍不止。”
“去岁秋粮入库,仓廪已然爆满。眼下,越冬的小麦长势旺盛,再过月余便可收割,预计又将是一个大丰收。”
幸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