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舰队自青州府码头扬帆起航,南下后转入运河走黄河,一路西行。
运河两岸各州府的官员,百姓纷纷驻足观看。
但见运河之上,战舰如云,旌旗蔽日,船头炮口森然,岸上随行陆军,队列整齐,盔明甲亮,刀枪如林,军容鼎盛,肃杀之气冲天而起,所过之处,鸦雀无声,唯有惊叹与敬畏。
这是一次赤裸裸的实力展示,靖武军向整个大秦宣示其无可匹敌的武力。
八月十五,中秋节。
本应是阖家团圆的日子,靖武军舰队却抵达了距离帝都朝歌仅一日路程的淇县码头。
眼前的景象让所有随行将领心头一凛。
只见淇县码头两岸乃至周围的山野之间,营寨连绵,旌旗招展,刀枪反射日光,一眼望不到尽头,粗略估算,兵力不下十万之众,看旗号,正是大秦中央禁军和京畿卫戍部队。
气氛凝重。
不用问,这十万大军,正是为了迎接他们这两万靖武军。
朝廷显然对王长乐极度不放心,生怕他趁机突袭朝歌,故在此布下重兵,实为监视与威慑。
靖武都督府众将眼神锐利地扫视岸上的军阵,气氛剑拔弩张。
王长乐站在旗舰船头,负手而立,玄色蟒袍在秋风中猎猎作响,淡淡一笑:“陛下和朝中诸公还真是给面子,摆出这么大阵仗来迎接本公。”
随即对身后一众神情紧绷的将领们挥了挥手,下令道:
“传令下去,大军于此泊岸扎营,没有本公命令,不得妄动。”
“亲兵营随行,众将随我入朝歌。”
“记住,我们此行,是来受赏的,不是来打仗的。朝廷要摆排场,我们看着便是。”
说罢率先走下跳板,径直朝着那十万大军环伺码头走去。
靖武都督府一众高级将领以及千名精锐亲兵紧随其后。
人数虽远少于岸上的朝廷大军,但百战精锐彪悍之气丝毫不落下风。
其实朝廷是不想闹得这么僵的,但谁让如今主政监国之人乃是三皇子呢,这狗东西恨极了王长乐,不顾群臣谏阻,愣是调了十万兵在这充门面。
谁知人家靖武军根本不带怕的,靖武公就带着一千人径直来到朝歌南城门下。
今日南城门外秋风肃杀,不见百姓士子,专为靖武军开着。
礼部和鸿胪寺等官员在此等候多时,礼部侍郎和王长乐是老相识了,好几次升官加爵都是他亲自到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