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内,始皇帝嬴政跌坐在王座之上,那双曾经睥睨天下的眼眸,此刻只剩下空洞与茫然。
“我们……”
这个词,如同一根最细微的毒针,刺破了他用“朕”字构筑的、坚不可摧的甲胄,让他那颗孤高至极的帝王之心,第一次尝到了名为“孤独”的剧毒。
诸天万界,无数时空,都还沉浸在那句“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所带来的巨大思想冲击之中。
“同志”这个全新的概念,像一颗投入湖泊的巨石,在所有帝王将相的心中,都激起了久久无法平息的涟漪。
就在这时,天幕之上,画面再次流转。
那片见证了“同志”情谊的黄土高原,那口简陋却温暖的窑洞,缓缓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笼罩在清冷月色下的古老石头城。
城墙斑驳,是岁月留下的深刻皱纹。
秦淮河的水,在月光下泛着粼粼的波光,无声地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兴亡。
一轮弯月,如同一把锋利而冰冷的钩子,高高地悬挂在墨蓝色的天鹅绒之上。
那月光,没有丝毫温度,只是静静地,冷冷地,照耀着这座沉睡的古都。
一股难以言喻的,混合着历史沧桑与英雄落幕的悲凉气息,瞬间弥漫了整个诸天万界。
随即,一行同样浸透了苍凉与无奈的诗句,缓缓浮现。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诗句出现的刹那,无数人的心,都跟着紧了一下。
大宋,东坡雪堂。
刚刚从一场大醉中醒来的苏轼,正揉着发胀的额角。当他看到这句诗时,整个人都愣住了。
他下意识地低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一样的“大江东流”,一样的英雄不再。
这位旷达了一生的大学士,此刻眼中却不由自主地泛起一层水雾。他仿佛看到了那些逝去的友人,看到了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都随着那滔滔江水,一去不返。
另一边,京口北固亭。
南宋的大词人辛弃疾,正凭栏远眺。他看到“聚义群雄又远游”,那只扶着栏杆的手,猛地攥紧。
他想起了自己当年率领五十骑,直闯数万敌营,生擒叛徒的少年豪情。
也想起了自己如今空有一腔北伐热血,却只能在江南水乡,写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无奈与悲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