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畔,万籁俱寂。
那位行吟了千年的诗人屈原,呆呆地看着眼前那波涛滚滚的江水,仿佛第一次认识它。
他那以“忠君爱国”为基石,以“上下求索”为支柱的信念世界,在“归忆江天发浩歌”的更宏大叙事面前,已然是土崩瓦解,片瓦不存。
他终于明白,有一种求索,不必依附于君王,有一种理想,可以寄托于天下。
诸天万界,无数时空,都还沉浸在那场关于“美人”与“浩歌”的终极思辨之中。
就在这时,天幕之上,画面再次流转。
那苍茫的江天,那孤独的背影,缓缓淡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房间。
房间不大,陈设简单,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窗外,是沪上特有的,那种带着些许潮湿气息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那位一生都在战斗,眼神犀利如刀的文豪,此刻,却不在他的书桌前。
他正半跪在地上。
他的面前,是一个正在蹒跚学步的孩童。
那孩子不过一两岁的模样,穿着一件小小的肚兜,粉雕玉琢,煞是可爱。
他摇摇晃晃地,迈出了一小步,然后,一头扑进了文豪的怀里。
文豪稳稳地接住了他。
就在那一瞬间,他脸上所有刀刻斧凿般的严肃线条,都奇迹般地融化了。
他那双洞悉世间一切黑暗的,锐利的眼睛,此刻,却盛满了诸天万界从未见过的,一种无比温柔的光。
他将孩子高高地举起,脸上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笑容。
那笑容,如同冬日里最温暖的阳光,足以消融世间一切的冰雪与寒冷。
这温馨而又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一幕,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无法将眼前这个满脸柔情的父亲,与之前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那个“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冷峻战士,联系在一起。
就在众人的错愕之中,一行充满了人间温情,却又掷地有声的诗句,缓缓浮现在这温馨的画面之上。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诗句出现的瞬间,整个诸天万界,都陷入了一片巨大的困惑与争论之中。
三国,许都。
魏王曹操看着天幕,眉头紧紧皱起。
他刚刚才从“同志”二字带来的震撼中缓过神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