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糖纸烧完还有灰(第1页)

第475章糖纸烧完还有灰(第1/2页)

乾元王朝的土地上,一股新的风潮正悄然弥漫,那并非是旧日的枷锁,亦非纯粹的自由,而是一种令人不安的异化。

旧律已破,人心初醒,可当“言律”成了新的信仰,真正的危机才刚刚浮现。

在九州腹地,那曾见证言律降临的“无字碑”前,香火鼎盛,人潮如织。

本应是记载众生言语、见证自由降临的石碑,此刻却被信徒们奉若神明。

他们日夜跪诵着《璇玑律》的条文,口中念念有词:“一字一句皆圣训,当刻入骨血,永世不渝。”更甚者,在各处乡村小镇,一座座简陋的“言庙”拔地而起,而谢昭华曾走过、引导老妪“狗剩”发出心声的那条路,更是被奉为“启音圣道”,沿途设卡,只为收取所谓的“诚心米”。

那些虔诚的信徒们,在庙宇中祈求的,不再是真实的自由,而是“敢说之勇”,仿佛这勇气是某种神明的恩赐,而非发自本心的力量。

虞清昼驾驭流光,巡视至此。

她立于那香烟缭绕的“无字碑”前,冷眸如电,凝视着那些狂热的面孔。

在她看来,这哪是什么自由的殿堂,分明是又一座自缚的牢笼。

她没有多言,只是缓缓抽出腰间的情丝,那纤细却坚韧的丝线,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度,瞬间缠绕上那被香火熏染得几近发黑的碑体。

她一声低喝,字字铿锵,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们供的若是个死法,不如回牢里去!”话音落,情丝骤然绷紧,无字碑剧烈震颤。

霎时间,碑面上浮现出无数细密如指甲刮痕的印记,那是历代被删除、被压抑的言语残迹,此刻在情丝的震荡下,如同亡魂般挣扎着显现,无声控诉着,提醒着这群人,自由从来不是靠供奉得来的。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一处村落,谢昭华的身影悄然降临。

她看到村塾里,孩童们正襟危坐,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一句特殊的“启蒙课”:“我说了。”教书先生手执戒尺,板着脸在课堂中巡视,一旦有孩子错背或背得不够响亮,便会遭受“罚抄百遍”的严厉惩罚。

谢昭华心头一沉,蹲下身,轻声问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你说‘我说了’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女孩紧张地绞着衣角,小声回答:“想……别挨打。”谢昭华的心如同被什么猛地揪紧。

自由的口号,竟也被变成了新的训诫,新的枷锁。

她没有训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