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弹幕比雷劫还响(第1页)

第464章弹幕比雷劫还响(第1/2页)

而是一段段破碎的、不成曲调的呢喃。

最先发生异变的,是帝都街角那个卖糖人的摊子。

一个刚拿到孙悟空糖画的孩童,舔着糖稀,仰头唱出的声音,不再是“小阿妹,别回头”,而是含混不清的“妈妈……回来了”。

他的父亲闻言,一个魁梧的汉子,瞬间红了眼眶,仿佛看到了亡妻在巷口等待的身影。

歌声如投入湖面的石子,荡开一圈圈涟漪。

北境苦寒之地的哨所,一个守夜的老兵,在风雪中听见篝火旁的新兵哼唱。

那声音在他耳中,化作了金戈铁马的悲鸣,最后凝成一句清晰的低吼:“旗,没倒!”他猛地挺直了佝偻的脊背,浑浊的老泪滚滚而下。

淮南水乡,一艘画舫之内,曾被迫在合欢宗受辱、后被解救的女子,正为客人弹奏琵琶。

窗外,几个浣纱的丫鬟在嬉笑哼唱,那不成调的歌声飘入她耳中,竟变成了一句压抑了十年、从未敢说出口的嘶喊:“我现在,想说了。”“铮”的一声,琴弦应声而断,她捂住嘴,泪水决堤,却在无声的啜泣中,第一次露出了释然的笑。

璇玑阁的废墟前,谢昭华神情凝重。

她已经听到了三次截然不同的“歌词”,每一次都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打开了听者内心最深处的锁。

她不再迟疑,迅速从怀中取出一块丹炉的残片。

这残片曾在炼制“忆续丸”时被地火灼烧,对灵气波动极为敏感。

她催动内力,将残片悬于空中,小心翼翼地捕捉着那无形无质的歌声。

残片嗡嗡作响,表面浮现出水波般的纹路。

那纹路复杂而玄奥,并非任何一种已知的声波图谱。

谢昭华死死盯着,眼中的痴迷与疯狂交织。

她猛然想起了什么,从芥子袋中取出一枚留影玉简——那是当初在堕仙玉牒前,她记录下的姜璃左眼所见的景象。

两相对比,她倒吸一口凉气。

丹炉残片上记录的声波波纹,竟与姜璃左眼所见的那种、由无数细小光点组成的灵气流,在结构上完全吻合!

“这不是声音……”她喃喃自语,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这是数据,是裹挟着集体意识的数据共振!姜璃……她把整个乾元九州,变成了她的共鸣腔!”

与此同时,远在东海之滨的观星台遗址,虞清昼正面临着前所未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