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看大会很成功,马球会结束没多久,京城便锣鼓喧天的热闹起来,结成良缘的人家自是不会忘了宫里,两份帖子,一份送进坤宁宫,一份送到了东宫。
不管来不来,总归是个心意。
皇后和宋知意觉得,去哪个不去哪个都不好,便只打发了人送上贺礼,自己倒是不曾出现。
但这一份份礼物送出去,也叫宋知意觉得肉疼。
“唉,人情往来,真是太麻烦了。”
也太费钱了。
时值端午,她终于想起今年的《簪花录》还没搞,去年的灵光一现,原本只是闹着玩儿,却没想到有了四处收容所。
而如今,收容所的人干编织的编织,勾毛线的勾毛线,去羊场的去羊场,竟都有了谋生的活计。
这不前几天,郑若芙带着喜讯过来,说是有互相心生好感的,意欲喜结连理,特来问问主家是否同意。
他们在收容所安家,虽未签什么卖身契,但都默契的认为自己有主家,有靠山,所以什么事都会先来请示,绝不会擅自做主。
成家,自然是极好的事,宋知意还挺高兴,流浪太久的人,渴求家的温暖,却又很难产生家的归属感,如今能迈出这艰难的一步,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榜样。
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她想了想,对郑若芙道:“日后这样的喜事肯定会越来越多,我预备在狩猎场附近买一些地,建几排青砖瓦房。
住进去的小两口一个月交十文钱租金,如果在羊场能稳定干满十年,这套房子便分文不收,连着那一块的地契都归到他们名下。
当然,如果他们还是愿意住员工宿舍,也不勉强。”
青砖瓦房,一个月才十文钱,便是羊场工钱最低的,也能拿的出来,小两口新婚燕尔,自然想要个自己的房子,想来很多人会愿意交这十文钱。
当然,收十文钱,只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这房子不是无偿得来的,要知道珍惜。
“诶,对了。”宋知意又提醒:“房子虽好,但一辈子更长,可不能为了这房子地契,而随便结成伴侣,若是叫我发现了,即刻撵出羊场,再不录用。”
“是。”郑若芙笑着应下。
之后,宋知意以太子妃的名义给各家女眷下了邀请帖,此次以端午为主题的《簪花录》,不拘身份,不拘题材,只要想参加,都可报名。
姚家,自从把姚芷兮母女送回老家,姚家的氛围便好了许多,姚承继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