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偶遇年轻张怀义(上)(第1页)

川渝交界处的风,总裹着一层浸了沱江水汽的暖意,像刚从晾杆上取下的棉巾,带着未散的潮润,拂过脸颊时,先送来江面特有的腥甜,再漫开山间青竹的清冽,最后竟还缠上一丝茶馆飘出的兰花香,层次分明得像一幅晕染的水墨画。风卷起青石板缝里的碎草屑与糖画摊落下的糖渣,掠过临街商铺挂着的蓝布幌子——幌子上“临江镇”三个烫金大字,被风掀得微微颤动,字角磨损处的金粉在日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像撒了一把星星碎屑。

罗恩行至此处时,日头已爬至中天,炽烈的日光被岸边老榕树的浓荫剪碎,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群跳动的碎金。空气里浮着一层暖融融的尘埃,被阳光照得纤毫毕现,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暖意。临江镇依沱江而建,临河的主街像一条蜿蜒的绸带,从镇口的石牌坊一直延伸到江边的码头,青石板路面被岁月磨得发亮,倒映着两侧鳞次栉比的商铺。

商铺的木质门板上刻着深浅不一的纹路,浸着百年市井的烟火气:卖糖画的老汉坐在小马扎上,枯瘦的手指捏着黄铜小勺,在青石板上缓缓勾勒龙形,融化的麦芽糖顺着勺尖流淌,拉出细细的糖丝,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引得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孩童围着拍手,小脸上沾着糖渍也浑然不觉;挑着担子的货郎摇着拨浪鼓,“咚咚锵”的声响穿透喧闹的人群,吆喝声带着川渝特有的腔调,“针头线脑、胭脂水粉嘞——新鲜的茉莉花膏哦!”;街角的川味卤菜摊前,铸铁锅里的卤汁“咕嘟”冒泡,卤鸭翅、卤肥肠的香气混着干辣椒、八角的辛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引得过往行人频频侧目,有个赶路的汉子忍不住停下,掏出铜钱买了两块卤豆腐,烫得直跺脚也舍不得松手。

南来北往的商客背着沉甸甸的货囊,汗湿的麻布衣衫贴在背上,腰间的水葫芦晃出“哗啦”声;走江湖的异士腰挎刀剑,剑鞘上的铜饰随着脚步叮当作响,有的还故意敞开衣襟,露出里面绣着门派标识的内衬;赶路的百姓牵着驮货的毛驴,驴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得得”的声响,驴背上的货筐里装着新鲜的柑橘,偶尔滚落下一个,引得孩童们追着跑。三教九流在此汇聚,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孩童追逐的嬉闹声、船夫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一锅熬得浓稠的市井浓汤,每一缕气息都浸着鲜活的烟火气。

罗恩走得有些乏了,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抬手用袖口拭了拭——袖口沾着些山间的草叶碎屑,是清晨赶路时蹭上的。目光扫过街边的店铺,最终落在了一家临河的茶馆上。茶馆名为“望江楼”,木质楼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