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恩立于溪畔的青石上,鞋尖沾着几点从竹林带过来的晨露,轻轻一踮便落在石面,未惊起半分尘埃。他的目光没有立刻与谷崎亭对峙,反而像一汪漫过堤岸的清泉,缓缓漫过整个山谷——先是溪水流淌的弧度,那水并非随意奔涌,而是沿着某种隐晦的“曲水环腰”轨迹绕向中央石台,每一次撞击礁石的轻响,都暗合“坎水”的韵律;再是谷中雾气,那雾不浓不淡,恰好将三面山壁的“艮土”之气与溪畔草木的“巽风”之气裹在一起,朝着石台汇聚,形成肉眼难辨的灵气漩涡;连远处山壁上几株歪生的古松,都呈“五星抱月”之势分布,恰好挡住了外界可能侵入的杂气。
他的视线最终落回谷崎亭方才盘坐的镜面青石,以及青石周围那几缕尚未散尽的淡青元炁。那元炁并非散乱的雾气,而是呈“坤”字纹路流转,纹路间偶尔闪过一丝“坎”水的灵动,像是在厚重的大地脉络里,强行嵌入了一脉活水——这正是推演阵法时,元炁留下的“活迹”。
“谷崎先生布下的‘灵溪绕镜台’,当真是巧借天地之势。”片刻后,罗恩才开口,声音平和得如同溪水流过青石,却带着一种洞穿本质的笃定,“溪水为‘坎’,石台为‘坤’,雾气为‘巽’,三面山壁为‘艮’,连那几株古松都暗合‘辅星’之位,将四方灵气引向石台,聚灵之效远超寻常人工阵法。”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那缕元炁的“坤”字纹路上,继续道:“而先生方才推演的,该是‘地载阵’的第三十七种变式——以‘坤土’为阵基,借‘坎水’为灵引,想在‘厚德载物’的稳固之外,添几分‘流水不腐’的灵动,让阵法既能御敌,又能困敌,甚至能借溪水之力化解外力冲击。这般思路,确实跳出了‘地载阵’只重防御的旧框架,奇巧得很。”
话音未落,谷崎亭猛地攥紧了袖中的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宽大道袍的下摆都微微颤抖起来。他推演的这处变式,是三个月前在秦岭鹰嘴谷偶得灵感,此后便只在无人之地悄悄琢磨,从未对任何人提及——甚至为了防人窥探,他每次推演后,都会刻意抹去大部分元炁痕迹,只留下这几缕最淡的“活迹”,可眼前这年轻人,竟只凭一眼观察,便将他的风水布局、阵法名称,乃至阵法的核心构想都说得分毫不差!
那双眼,哪里是“敏锐”,简直是能看透阵法肌理的“法眼”!
谷崎亭周身凝着的防御元炁,悄然弱了几分——警惕的坚冰上,裂开了一道名为“惊疑”的缝隙。他盯着罗恩,喉结动了动,想问“你怎么知道”,却又觉得这话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