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张怀义的踪迹(第1页)

江南的雨刚停,空气里还裹着湿冷的水汽,罗恩站在三一门安全屋的窗前,望着远处被雨打湿的青瓦屋顶,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棂上的木纹。端木瑛的事总算落了定——西院的守卫虽没撤,但至少能晒到太阳,不用再喝那碗泛着腥气的“迷心汤”,三伯端木谨还时常能去陪她说话,算是暂时安了心。可他心里的弦,却没松下来,反而绷得更紧——因为接下来要找的人,是三十六贼里最让人捉摸不透的一个,张怀义。

他转身走回书桌前,桌上摊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是早年龙虎山流出的张怀义画像。画里的人穿着青色道袍,眉眼清瘦,看起来温和得像个普通的读书人,可罗恩太清楚这温和表象下藏着的东西——甲申之乱时,他能在各大派的围剿下活下来;乱后数十年,又能像人间蒸发似的,连龙虎山自己人都找不到;据说他还懂“炁体源流”,对危险的感知敏锐得像淬了毒的针,稍有风吹草动,就能立刻藏得无影无踪。这样的人,要找他,比在大海里捞针还难。

“公子,各渠道的人都传了消息回来。”影卫长阿青推门进来,手里捧着一叠密报,躬身递到桌前,“三一门的影卫去了张怀义早年待过的庐州旧宅,龙虎山的长老也查了当年的弟子名录,官方那边调了近十年的通关文牒,江湖小栈的线人也撒出去了,只是……”

罗恩接过密报,指尖翻过一页,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字迹,眉头渐渐蹙了起来。三一门影卫的回报里写着:“庐州旧宅已荒,院中生满野草,墙角有新翻的土,却只挖出半块旧瓷片,非张怀义之物”;龙虎山长老的信里提:“张怀义当年喜去后山竹林练剑,可如今竹林已砍,只余几棵老竹,未寻到任何痕迹”;官方的通关文牒记录更是干净——近十年,没有任何叫“张怀义”的人用过通关文牒,连相似容貌的记录都没有,仿佛这个人从来没在世间留下过足迹。

唯一有点“线索”的,是江湖小栈的线人传来的消息。上周在黄州的一家茶摊,有个穿灰布短打的老者,点了一壶龙井,坐了半个时辰,临走时留下一枚铜钱——那铜钱的样式,和当年张怀义在龙虎山常用的一模一样。线人立刻跟上,可刚转过街角,人就没了踪影,只在巷子里找到一根沾着泥土的木杖,杖头刻着一道浅纹,像是随意划的,却又透着几分刻意,像是故意留下的标记。

罗恩捏着那根木杖的描述,指尖在纸上轻轻敲了敲。这标记太“明显”了——张怀义若是想藏,绝不会留下这么容易被认出来的东西。他想起之前找田晋中时,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一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