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口碑逆转(第1页)

陈枭强行压制副作用报告、疯狂加速推广的策略,就像不断往一个已经出现裂纹的高压锅里疯狂添柴加火。

他以为能靠着速度和声势,在锅子炸开之前煮熟里面的食物。

但他低估了压力累积的速度,也高估了锅子本身的承受能力。

裂缝,终于无可挽回地扩大了。

最初,只是网络上一些被删除又顽强冒出来的匿名帖子。

然后,是一些小型科技论坛里,讨论的帖子开始变多,言辞也越来越激烈。

紧接着,几位拥有不少粉丝的、早期狂热推崇“智瞳”的科技博主,陆续发布了自己的长期体验报告。

报告里不再是最初的惊叹和赞美,而是充满了困惑、失望和担忧。

“使用‘智瞳’两个月,注意力集中度的确有所提升,但代价是严重的失眠和情绪不稳定,不用的时候更加疲惫,仿佛被透支了。”

“头痛频率明显增加,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器质性问题,医生建议我立刻停止使用任何可能刺激神经的设备。”

“我开始出现轻微的耳鸣和心慌,停用‘智瞳’三天后症状缓解,这绝对不是巧合!”

这些拥有一定影响力的博主发声,如同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一直被压抑和掩盖的用户不满,如同决堤的洪水,瞬间爆发出来!

社交媒体上,关于“智瞳副作用”的话题,如同坐了火箭般冲上热搜榜前列。

后面紧跟着一个触目惊心的“爆”字。

成千上万的用户涌了进来,分享着自己或轻或重的糟糕体验。

“我还以为就我这样!用了之后晚上根本睡不着,白天跟丢了魂一样!”

“+1,而且脾气变得特别差,一点就着!”

“头晕恶心,我已经退货了!”

“官方客服只会敷衍,说是个人体质问题,放屁!”

“垃圾产品!坑钱还伤身!”

投诉电话被打爆。

消费者协会的邮箱里塞满了举报信。

甚至连一些主流媒体和监管部门的关注,都被吸引了过来,开始介入调查和报道。

“智瞳”那精心构建的、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光环,在无数愤怒的声讨和确凿的不良反应面前,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崩塌。

口碑,一夜之间,彻底烂穿地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之前被无数人嘲笑“落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