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面粉厂”。
这个从林晓模糊记忆中浮现的地名,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雷锐和张宸各自的心中漾开了截然不同却同样凝重的涟漪。
雷锐立刻调取了该区域所有相关资料。灯塔面粉厂,国营老厂,二十年前因污染和效益问题关停,厂区大部分建筑早已拆除,土地几经转手,目前规划为待开发的城市绿地,但拆迁和清理工作因种种原因断断续续,至今仍有一小部分废弃厂房和附属设施未被完全推平,如同城市肌体上一块顽固的疤痕。
他派出便衣侦查员,对那片区域进行外围摸底。反馈回来的信息证实,那里确实人迹罕至,围墙破损,杂草丛生,是流浪汉和某些不法分子偶尔活动的场所。更重要的是,侦查员在其中一个废弃的传送带机房附近,发现了近期车辆驶入的轮胎痕迹,以及一些不属于流浪汉的、较为新鲜的烟头和食品包装。
“那里不干净。”老侦查员在电话里语气肯定,“虽然没看到人,但有‘家什’(指违禁品或犯罪工具)留下的味儿。”
几乎同时,张宸那边也有了新的发现。他在对“兴华纺织厂”旧员工名单进行数据挖掘时,一个早已被注销的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马友德,兴华纺织厂最后一任保卫科副科长。这个名字本身并无特殊,但张宸在交叉比对全市范围与“清道夫”这个代号可能存在关联的、所有涉及“痕迹清理”、“现场处理”等关键词的旧案卷宗(包括未破悬案和已结案但存在疑点的案件)时,发现马友德的名字,曾作为一个模糊的“目击者”或“关联人”,出现在几起发生在城北老工业区周边的、至今未破的盗窃案和一起疑似纵火案的边缘记录中。
这些案件手法老练,现场处理干净,始终未能锁定嫌疑人。而马友德作为保卫人员,其身份和对老厂区地形的熟悉,恰好符合“清道夫”的部分特征!
张宸立刻将这个发现通报给雷锐。
“马友德……兴华保卫科……”雷锐看着资料上那张早已模糊的黑白登记照,照片上的男人面容普通,眼神却带着一种那个年代保卫人员特有的、混合着警惕和一丝漠然的神情。“如果他真是‘清道夫’,那灯塔面粉厂……会不会是他们用来处理‘麻烦’或者藏匿东西的另一个备用地点?”
兴华纺织厂与灯塔面粉厂,分处那条废弃铁路支线的两侧,直线距离并不远。利用人们对废弃厂区的忽视和复杂的地形,进行隐秘活动,逻辑上完全说得通。
“我需要进面粉厂里面看看。”雷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