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一个任务:租界政策的暗流(第1页)

晨光熹微,却无法驱散一夜惊悸的寒意。肖衍站在华懋饭店套房窗前,俯瞰着外白渡桥上车马渐稠的景象。黄浦江面浮动着灰蒙蒙的光,对岸浦东的旷野在薄雾中显得格外荒凉。指尖抚过窗棂,昨夜狙击枪子弹撕裂空气的尖啸与苏黛冰冷的手指触感,仍在他神经末梢残留着细微的战栗。那份来自“军刀”的指令,此刻正躺在他内衣口袋中,薄薄一张纸,却重若千钧——他的第一个任务,已然下达。

对于匆匆过桥进入公共租界的中国市民而言,这只是又一个在日军刺刀阴影下求活的寻常日子,工部局巡捕的红头阿三和日本宪兵同样令人畏惧。对于工部局董事会里的英美籍董事们,这是在日益逼仄的空间里竭力维持体面与权力的绝望挣扎,每一步妥协都伴随着帝国荣耀陨落的钝痛。对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和“梅”机关而言,这是“以战养战”经济策略的关键一环,必须撬开租界这块最后的西方堡垒,彻底掌控上海的经济血脉。而对肖衍,这则是刀尖上的初舞,他必须利用汇丰经理的身份,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窃取能影响战略布局的关键情报,同时确保自己不被任何一方察觉那深藏于西装革履下的真实目的。

指令明确:利用金融圈人脉,密切关注并获取工部局财政委员会近日对“码头仓储特别税”提案的内部评估报告及各方表决倾向。该提案由日方背景的议员提出,旨在以重税限制非日资公司利用租界码头仓储中转战略物资,实则剑指重庆政府及西方尚未被查封的诸多隐秘采购渠道。这份报告,将成为“军刀”判断日方对租界经济渗透最新力度与方向、并调整后方物资输送路线的重要依据。

肖衍换上笔挺的英式西装,一丝不苟地打好温莎结,镜中的银行家冷静自持,昨夜那个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战士被完美隐藏。他首先需要接触的关键人物,是工部局财政处的副主任秘书,英国人菲利普·莫里斯。莫里斯年约五旬,发际线后退严重,总带着一种殖民地官员特有的、被岁月和酒精泡得发蔫的傲慢,但近来眉宇间常笼罩着焦虑。他嗜好雪茄和赛马,财政上略显拮据,是可能被攻破的薄弱环节。另需留意的是日方在工部局的代表,精明强干的参事官小林健太郎,他总挂着谦和的微笑,但眼神锐利如鹰隼,任何对提案的过度关注都可能引起他的警觉。

中午,上海总会酒吧间。威士忌与雪茄的烟雾缭绕中,肖衍“偶遇”了莫里斯。

“菲利普,瞧你愁眉苦脸,难道是那匹‘闪电’又输了?”肖衍递上一杯苏格兰威士忌,语气轻松。

“噢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