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一年的上海秋意渐浓,法国梧桐的金黄落叶铺满了霞飞路,却被呼啸而过的日本军车轮胎无情碾碎,与湿泞的泥土混杂交融。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沉甸甸地压在租界上空,连跑马厅的钟声听起来都显得沉闷而迟疑。就在肖衍成功传递出第一份情报后的第三天,一份措辞谦恭、纸质考究的请柬,被一名穿着整齐制服的日本商社社员亲自送到了汇丰银行他的办公室桌上。请柬来自实力雄厚、与日本军部关系密切的“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上海支店,邀请他出席次日晚上在虹口一家高级料亭举办的“私人恳谈会”,主题标注为“探讨日英金融合作新机遇”。
对普通上海市民而言,三井这样的日本大商社是战争怪兽的触角,掌控着煤炭、棉花、粮食等命脉物资的流动,代表着无可抗拒的压迫性力量。对租界内观望的西方商人们,这是一次令人不安的信号,预示着日方正加紧拉拢乃至吞并西方残存的经济利益。对重庆方面,任何与日方深化的“合作”都是资敌行为,必须警惕并设法破坏。而对“梅”机关和76号而言,这或许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试探,旨在评估肖衍这类关键金融人物的可利用价值及其立场弹性。对肖衍本人,这无疑是一枚裹着天鹅绒的毒丸,散发着机遇的香气,却暗藏着身份暴露的致命风险。
请柬的落款是三井物产上海支店的金融课长中村孝太郎,一个肖衍在金融圈社交场合有过数面之缘、却无深交的人物。中村年富力强,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总以温和商人的面目出现,但其军部背景在圈内几乎是公开的秘密。拒绝邀请不仅失礼,更会立刻引起怀疑;接受,则意味着必须踏入对方精心布置的舞台,扮演一个或许正在对“现实”低头的银行家角色。
次日晚,虹口“鹤之汤”料亭。典型的日式庭院,枯山水在灯笼映照下显得静谧而刻意,纸拉门隔绝了外界,却隔不断隐隐的权力博弈气息。肖衍脱下皮鞋,踏上略凉的榻榻米,身着和服、举止恭谨的侍女无声地引路。
宴会设在一个宽敞的和室内。除了主人中村课长,作陪的还有两位:一位是身材微胖、总是眯眼笑着的日本正金银行上海分行经理藤田宏,另一位,竟是穿着一身雅致藕荷色和服、正低头斟酒的苏黛。她的出现,让肖衍的神经瞬间再度绷紧。
中村热情洋溢,率先举杯:“肖桑,非常感谢赏光!如今时局艰难,正更需要我们金融界人士携手,维持上海的经济活力与秩序,为‘大东亚共荣’尽一份心力。您是我们非常欣赏的金融才俊,还请不必拘束。”藤田随即附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