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黛的调查报告(第1页)

特高课上海办事处的一间保密室内,空气凝滞而冰冷,唯有日光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百叶窗紧闭,将外间的光线与声响彻底隔绝。苏黛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的并非华美的和服或精致的茶具,而是一份份字迹密麻、图表交错的卷宗与报告。她已褪去社交场上的柔媚伪装,身穿剪裁利落的深色套装,头发一丝不苟地挽起,眼神锐利如手术刀,正试图将脑海中那些模糊的直觉与猜测,切割、剖析,锻造成确凿无疑的证据链。

对苏黛而言,这份报告是她个人野心的阶梯,也是解开“肯特·肖”谜团的关键。对她的上级、特高课课长中村大佐,这份报告是评估下属能力、决定资源倾斜的依据。对远在东京的军部参谋,这些来自上海的经济情报和数据,是调整“以战养战”策略的冰冷参考。而对可能存在的、内部嫉妒苏黛晋升的其他派系人员,这份报告中的任何瑕疵都可能成为攻击她的弹药。甚至对汪伪76号那些合作者,他们也暗中关注着日本主子对局势的判断,以调整自己的效忠姿态。

自码头枪击事件和股市异常波动后,苏黛动用权限,对近期所有与麦克尤恩爵士、汇丰银行及周边人物相关的信息进行了系统性复核。她不相信巧合。报告的第一部分是对麦克尤恩爵士书房“失窃”案的重新评估——尽管爵士本人坚持只丢失了一件无关紧要的中国玉器镇纸。但苏黛的注意力落在了时间点上:失窃案发生的时间窗口,与肖衍以“量窗帘”为由进入书房的时间高度吻合。

工作中的苏黛展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缜密。她修长的手指缓缓划过一行行文字,不时用红笔圈出疑点,或在边缘写下蝇头小字的批注。她的思维模式是发散与收敛的结合:既能从“窗帘”联想到“窃听器”,又能从“股市做空”联想到“信号传递”,并试图找到这些发散点之间的逻辑收敛处。她的动机混合了对帝国的忠诚、对智力游戏的沉醉、以及一种要将一切不稳定因素置于掌控之下的强烈控制欲。此刻,她美丽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全神贯注的冷光。

苏黛在报告中引入了一个独特的分析模块:“偶然性叠加概率模型”。她将肖衍出现的关键节点(金融沙龙偶遇爵士、雨夜量尺寸、股市操作时机、与伊丽莎白相识于俱乐部等)一一列出,并非简单地断言其可疑,而是试图计算这些“偶然”事件在短时间内集中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概率。她用冰冷的数学语言写道:“……当过多的‘偶然’围绕同一轴心发生时,其本身即构成了一种‘必然’的痕迹。此人要么是被命运眷顾的宠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