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药理学的“意外”应用(第1页)

苏州河以南的法租界边缘,一栋有着斑驳百叶窗的旧公寓里,空气中漂浮着消毒水、陈旧纸张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草药苦涩气。林曼芝蜷在狭窄的行军床上,额头滚烫,意识在昏沉与短暂的清醒间浮沉。从那个炫目的宴会归来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感冒”就将她击倒了。她以为是那夜的巨大心理落差和电车上的穿堂风所致,却不知真正的病因,正静静躺在她的床头柜上——那杯喝了一半的水,水底残留着极微量的、能引发类似严重流感症状的生物碱。

对暗中下毒的特高课低级行动人员而言,这只是一次常规的“耐受性测试”,遵照苏黛小姐的命令,检验目标在压力下的反应能力与社交圈。对通过秘密渠道获知此事的军医而言,这是药理学在情报领域的冷酷应用,是收集人体数据的机会。对病中的林曼芝而言,这是难以理解的痛苦折磨,是身体无缘无故的背叛。而对下令者苏黛而言,这是一石二鸟的精密算计:既制造了接近目标的天然借口(探病),又能观察肖衍或其潜在同伙是否会因此露出破绽——真正的关心,往往在意外降临时无法完美掩饰。

第三天下午,当高烧暂退、林曼芝陷入虚脱般沉睡时,敲门声响起。门外站着苏黛,她未穿制服,而是一身质料考究但款式低调的西洋裙装,手提一个精致的果篮和一小盒西点。她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与同情,自称是“温斯莱特小姐的朋友”,那晚宴会注意到林小姐不适,特来探望。她的到来如此自然,仿佛一位真正热心肠的社交名媛。进入房间后,她敏锐的目光迅速扫过每一个角落:书籍的标题、纸张的类型、房间的整洁度,以及林曼芝病容的每一个细节。

此时的苏黛,是演技精湛的舞台主角。她用手背轻触林曼芝额头的动作温柔而自然,递上温水时姿态优雅,言语间充满了对“独自在异乡生病”的同情。然而,在这副慈善面具之下,她的感官全部打开,如同最精密的雷达:她注意到枕边那本卷了边的《经济学原理》,书页间夹着一枚自制的、绘有简易地图的书签;她嗅到空气中除了疾病气息,还有一丝极淡的、不属于这个年龄女孩的廉价雪茄味(或是某位访客留下的);她看到桌角一张写有潦草数字的草稿纸,其演算方式不同于普通账目。每一个细节都被她无声地编码、存档。

苏黛对林曼芝病情的“关怀”问询,实则暗藏玄机。她并非泛泛而问,而是引导性地提及特定症状的出现时间和强度:“发烧时是否伴有明显的畏寒,像掉进冰窟?”“呕吐是进食后剧烈,还是持续性的轻微恶心?”“肌肉酸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