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初步警告:车窗上的弹孔(第1页)

秋雨淅沥,将上海滩的霓虹灯晕染成一片模糊而冰冷的光团。肖衍的黑色奥斯汀轿车平稳地驶过外白渡桥,车窗外的黄浦江笼罩在灰蒙蒙的水汽之中。车内,肖衍正借着阅读灯的微光审阅一份怡和洋行的货运清单,神情专注,仿佛外界的一切皆与他无关。司机老李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曾是十九路军的汽车兵,眼神锐利如鹰,时刻留意着后视镜。

对肖衍而言,这声突兀的巨响和瞬间迸裂的玻璃,是一次精准的警告,是暗处对手发出的、意在扰乱他心神的挑衅,其目的是测试他的应急反应和背景成色。对司机老李而言,这是战场记忆的瞬间激活,是必须用生命去履行的护卫职责,他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源于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地下工作的应急预案。对隐藏在远处楼顶的狙击手(或许是76号的特务,或许是特高课的外围人员)而言,这只是一次奉命行事的“威慑性射击”,无需取命,只需传达压力。而对可能正在某处监视这一切的特高课分析人员而言,这次事件是极佳的“压力测试”,用以观察萧琰在突发暴力下的真实表现。

轿车驶入江西路一段相对僻静的路段,两侧多是洋行仓库,晚间行人稀少。雨声掩盖了许多细微的声响。就在此时,一声尖锐的爆鸣几乎撕裂空气!副驾驶座的车窗玻璃应声出现一个清晰的弹孔,周围辐射出蛛网般的裂痕。子弹并未击中任何人,而是嵌入了对面车门的装饰衬板内。袭击者计算精准,显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

在玻璃爆裂的千分之一秒内,肖衍的身体反应甚至快于思维。他没有惊叫或蜷缩,而是条件反射般地身体一矮,同时右手已闪电般探入西装内袋,并非掏枪,而是握住了那份至关重要的货运清单,仿佛它的价值远超自身安全。他的脸上看不到惊恐,只有一种极度冰冷的、高速运转的专注。在下一秒,他已抬眼看清楚弹孔位置、预估了弹道来源方向,并迅速评估了这是致命攻击还是警告。整个过程在电光火石间完成,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展现出的不是普通银行家的慌乱,而是经历过极端危险环境才可能淬炼出的冷静与果断。

肖衍在下车勘察现场时,其观察角度远超常人。他不仅确认了弹孔,更用手指细致测量了弹孔入口的碎裂形态(边缘是否光滑、裂纹延伸方向),以此反向推导子弹的入射角度和大致距离。他甚至注意到雨水正顺着裂纹蜿蜒流下,形成一道细微的水痕,这无意中成为了一个天然的“时钟”,暗示着事件发生后的时间流逝。这一切冷静到近乎冷酷的观察,本身就是对袭击者的一种无声回应:你们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