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枪响的余韵,如同冰冷的金属丝,缠绕并扼紧了宴会厅内每一颗跳动的心脏。时间被拉伸、扭曲,陷入一种近乎凝滞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下一秒,恐慌如同决堤的洪水,猛烈地冲垮了所有文明的伪装。
女人的尖叫声终于冲破束缚,尖锐地划破空气。男士们下意识地将女伴拉向身后,或迅速寻找掩体,动作间撞翻了桌椅,杯盘碎裂声、惊叫声、沉重的喘息声瞬间取代了方才的爵士乐与笑语。水晶吊灯的光芒依旧璀璨,却只照亮了一张张因惊惧而扭曲变形的脸庞,将这片狼藉映照得如同一场超现实主义的噩梦。
对于这群深陷上海孤岛的西方人而言,枪声并非遥远街巷的传闻,而是迫在眉睫的生存威胁的具象化。它可能意味着76号的逮捕、日本宪兵的清剿、抗日志士的袭击,或是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的仇杀。无论源于何处,都预示着安全的幻象已被彻底击碎,他们精心维护的社交堡垒,在暴力面前不堪一击。
阿尔贝·杜邦总领事的反应堪称教科书般的危机处理。在枪响后的第一秒,他脸上的血色虽已褪尽,但身体却如弹簧般绷紧而非瘫软。他没有惊慌失措地大喊,而是猛地举起双手,用尽可能洪亮、沉稳、不容置疑的声音压过骚乱:“诸位!请保持镇静!留在原地!领事馆警卫会处理!”他的声音像锚一样,试图稳住这艘即将倾覆的社交之船。
日本副总领事山本弥太郎的反应则截然不同。枪响瞬间,他身旁两位一直看似悠闲的“随员”已以惊人的速度闪至其身侧,形成一道人墙,手已探入西装内襟,目光鹰隼般扫视全场,评估威胁来源。山本本人则面色阴沉如水,但嘴角竟仍残留着一丝凝固的、冰冷的笑意,仿佛在说:看吧,这就是你们无法控制的混乱局面。
黛小姐(Delisle Chen)则像一株瞬间闭合的含羞草,迅速退至厚重的丝绒窗帘阴影里,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小巧的、似乎能当作武器的银质餐刀,她的眼神锐利如刀,快速地在混乱的人群中扫描,寻找异常,判断形势。
恐慌的浪潮过后,是死一般的寂静和压抑的啜泣。人们相互依靠,身体不住颤抖,侧耳倾听窗外的动静,每一次风声雨声都像催命的鼓点。杜邦的镇定指令开始发挥作用,一种基于群体本能的对权威的依赖,暂时压制了歇斯底里的爆发。但空气中弥漫的肾上腺素的气味和冰冷的恐惧,依旧浓得化不开。
勒克莱尔总监带着几名持枪警卫迅速冲入大厅,面色铁青地在杜邦耳边急速低语。杜邦边听边点头,眼神愈发严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