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日晖计划”:一个代号的出现(第1页)

窗外,防空警报声如同钝器击打天空,一声接一声,没有间隙。阿尔贝·杜邦站在总领事办公室的窗前,指间断成两截的铅笔尚未落下。远处黄浦江的方向,云层低压,几道探照灯的光柱徒劳地划破天际,像被困巨兽的触须。警报声不是演习——这一次,战争的引擎真正启动了。

勒克莱尔手中的破译纸片仿佛突然拥有了重量,几乎要将他的手腕压垮。“四十八小时……”他重复道,声音被窗外的凄厉警报吞没大半,却像冰锥一样刺入房间内每个人的耳膜。

莫里斯,那位沉默的电讯室负责人,已经退至密码机旁。他用一块绒布缓慢擦拭机器表面,动作稳定得不像正身处历史裂变的中心。但他的眼角在轻微抽动,透露出冷静表象下的惊涛骇浪。

领事馆内,先前那种裹着天鹅绒的恐惧被瞬间扯碎。走廊上传来奔跑的脚步声、压抑的叫喊、瓷器落地的脆响。通过半开的门缝,可见秘书处的年轻职员们挤在一台收音机前,里面正用英语和汉语交替播报着那条足以重塑世界格局的新闻:“……珍珠港遭遇突袭……伤亡惨重……美利坚合众国对日宣战……”

消息像电流击穿了整个租界。不仅仅是这里,此刻,外滩那些宏伟的银行大楼里、苏州河畔拥挤的弄堂间、舞厅与咖啡馆内,无数人正以各种方式接收着同一颗重磅炸弹。秩序、妥协、伪装——旧世界的一切戏服正在被粗暴地剥下。

杜邦转过身。一夜未眠的疲惫从他脸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极度压力锻造出的冰冷清晰。他不是军人,但他此刻的眼神却像一名即将率部冲向铁壁的将领。皮埃尔的死不再仅仅是一桩需要雪耻的谋杀,它成了宏大战争叙事中一个染血的注脚,而“日晖”则是这个注脚指向的、即将引爆的炸弹。

“莫里斯,”杜邦的声音异常平稳,压过了警报的余音,“我要你监控所有异常电讯信号,尤其是与能源、仓储、物流相关的频率,范围覆盖整个东亚。动用一切备用频道,启用‘睡莲’协议。”——那是法国情报系统在太平洋地区预备的最高紧急联络方案。

“勒克莱尔,封锁皮埃尔办公室和公寓,但动作要隐蔽。寻找与《长眠不醒》这本书来源相关的任何线索:书店发票、借阅记录、哪怕一个指纹。还有,我要知道过去三个月内,租界所有战略仓库的电力线路检修记录、人员变动清单、以及所有非正常的外交或商业访问申请,尤其是日方提出的。”

“总领事,”勒克莱尔反应迅速,“仓库守卫是巡捕房的职责,但部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